新课程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新课程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逯虎彪

逯虎彪

摘要: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的合作伙伴,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科学引导;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逯虎彪,任教于甘肃省武都县白龙江林管局中学。

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一切。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是从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和组织方式进行的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

一、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接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1.情境启智,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化学的氛围。结合化学课的特点,加强实验对学生的刺激,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使学生保持乐思、敢问、勤思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美丽的音乐贺卡,然后,把贺卡中的纽扣电池去掉,与铜锌原电池相连,当优美的旋律再一次响起时,学生会发现铜锌原电池与纽扣电池作用相同,从而引发学生一连串的思考:什么是原电池?它是怎样构成的?它为什么能提供电能?由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样学生便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好准备。

2.自主探究,巧设创新机会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的合作伙伴,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应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可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

例如,在讲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情境:干电池有正极和负极,那么怎样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呢?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会得出许多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两个电极上不同的现象来判断;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电极材料的活泼性来判断;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干电池来作对比进行判断。此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及时点评,要求学生用自己设想的方法来判断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论时,学生会感受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其它学科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科学的探索过程。

3.科学引导,培养创新能力

有学者曾说过:“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新,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通过科学引导,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知识网络空间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寻找联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时,教师可及时引导设疑:在铜-锌原电池中,锌片作为负极为什么会逐渐溶解?铜片作为正极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电流表的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锌片溶解是因为锌失去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发生了氧化反应;铜片表面有气泡是因为溶液中的H+在铜片表面得到电子结合成H2,发生了还原反应;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是因为锌片失去的电子通过外电路转移到铜片,并形成电流,对外提供电能。这样,学生就新的知识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4.多种形式,启迪创新思维

新一轮课改要求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教师应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去。现代教育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且恰当的运用图片、多媒体课件、VCD教学光盘甚至是直播,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就会有创新思维的源泉”。

例如,由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比较抽象,微观世界学生难以想像,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编制好的多媒体课件来模拟其工作过程,这样就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以生动而形象的动画来激发他们的想像和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讨论,结合课件内容去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课外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化学课堂学习毕竟只占有限的时间,因此,必须重视课外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化学课后教育使学生陷入了“题海”中,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学生缺乏在生活中发现化学、验证化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去验证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的潜能。

例如,在学习了碘遇到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性质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碘酒涂在切开的土豆上来验证这一知识;在学习了原电池后可以组织以“原电池的使用、生产和开发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班会,让他们在化学课堂之外展开课堂讨论。

总之,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运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无处不闪烁着创新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新的课改大潮中,应该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引領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胡胜利,周爱保,何沛.言语辅导对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影响的初步探究[J].心理科学,2004(6).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3]胡一毅.坚持课改方向力争平稳过渡[J].化学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