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教学探讨

黄夏泳

黄夏泳

广东省徐闻县徐闻中学广东徐闻5241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师在组织开展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实践化、生活化和有效化教学的重视,并从多角度探索教学改革措施,争取能够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组织效果,为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创造理想化的条件。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实施生活化、实践化和有效化教学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究,力求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活动的优化开展。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教学;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践中,组织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组织效果。因此在当前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加强对生活化教育的重视,在生活化教育系统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平台,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高,确保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探究能进一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

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生动展现地理内容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指导活动中,适当的挖掘生活中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组织活动中,能对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生动展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有效性,为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地条件。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针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并未真正观看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因此难以形成对向斜和背斜的形象化感知,在复杂理论教学中,极易导致学生丧失深入探索的兴趣,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灵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驼背老人走路的情况,对背斜的形态加以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山峰和谷地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周边具体的山峰和谷地形成情况,让学生对背斜和向斜的构造形成形象化感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下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如此,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挖掘,并尝试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并且能结合地理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感知能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联系家乡风貌,落实乡土地理教学

地理本身能够与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构建生活化、实践化和有效化的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突出学习实效,就要适当的联系学生的家乡风貌,对人文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开发,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完成对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效开展乡土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使地理教学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

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布局和影响”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家乡风貌,让学生回忆本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要道、交通结构布局、与其他地区交通关联性等[1]。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讲解地理课程内容,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本地区交通布局的优劣势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理论内容进行实践验证,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在教师将家乡风貌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后,为学生创造了参与实践学习的平台,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对于高效率完成教学组织活动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能辅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

三、设置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本身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还要对实践课程进行开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地理实验、实践教学活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潜能的挖掘,避免学生的学习存在片面性的问题,制约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教师结合“环境污染与防治”方面的课程内容,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分析,然后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从水污染与防治、大气污染与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中任意的选择一个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社会调查,如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地区水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水污染的基本情况、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并应用所学知识对水污染的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学生能真正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研究发现,在教师积极组织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在学习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加深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辅助学生对自身地理知识体系进行构建[2]。同时,综合考察实践教学成果,发现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应用,还在社会调研活动中提高了道德修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明显的增强,有效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

四、补充生活文化元素,增强教学趣味性

在对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指导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握多学科之间的联系,适当的补充生活文化方面的内容,能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3]。

如在针对“常见天气系统”方面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形象化的掌握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引入谚语文化内容,如教师以“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冷暖风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即在暖锋过境后,天气受到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会逐渐升高;在冷锋过境后,气温将会受到单一冷气团的控制,逐渐降低。又如教师在对准静止锋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清明时节雨纷纷”方面的文化内容,让学生对三种天气系统的变化和影响等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补充生活化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能为学生系统探究高中地理知识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辅助。

五、应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探索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为系统的探索。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微课技术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实现培养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目标。

如教师在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现少数民族生活等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加深他们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理解,使学生的人文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得到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分享一些与此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观看,为教学互动提供有益补充,为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创造条件[4]。

简言之,结合信息技术的支持探索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能引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和有效化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对于辅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系统探究地理知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强化综合教学成效。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新时代背景,在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结合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要尝试构建更为科学的教学组织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条件,使学生能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进而使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一阶段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仇倩.浅析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1):118-119.

[2]吴志,武玲珍.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2017(37):57.

[3]徐芬.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8(47):152.

[4]林辉琼.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6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