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课堂的变革

王萌磊

山东省莱阳市第四中学王萌磊

在记忆深处,所谓的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这一模式延续了很多年,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也是继承了这一模式,把学生看成了盛东西的容器,只是一味的灌输,并不考虑学生的感受,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也在悄然地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模式的改变——单一化转向了多样化。

教学模式的转变依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左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活动,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这种教学方式,而不选择另一种教学方式,都根源于教育观念,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引领,即使热心参与教学改革,也会以旧观念旧思维驾驭自己的教学实践,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一些误区,如认为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就是原来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改变,问题式启发教学就是以提问为主,小组合作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讨而不顾及教师的作用,赏识教育就是多用表扬的语言却没有针对性等等。只有观念转变了,有了正确认识的指导,才能实实在在地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否则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变化,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通过近几年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逐渐进入了我的思想,明白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多向互动的教学过程是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教学的主体要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学的目标要由单一的知识转向三维——知识、能力和态度,教学方法从“教学生学”转向“教学生会学”,学生的发展由“课堂中心”转向“活动中心”,总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改变课堂模式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育观中“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之间等级森严,泾渭分明,教师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教师的至高无上的家长地位是不可逾越的,鉴于此,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的头脑灌输知识,于是就形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这样的课堂学生完全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受到严重的压抑。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中脱离出来,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展示环节,这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如果没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作保证,学生怎会有自己的舞台?学生怎有胆量提出自己的疑问?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的课后“兵教兵环节”,是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把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如果没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优秀生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表面答应而实际上只应付了事或根本不履行职责,那这一教学模式也不会推行下去。

多向互动的教学过程是课堂模式的主要展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被广泛关注,对学生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辅助、指导的地位,教学方式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不再是教给学生一些单纯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一个信息多向互动的教学过程。如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把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单纯传授知识变为知能并重,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五让”原则: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给学生极大限度地自主探索,把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变成一种“内化”行为,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使自身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在“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下,探究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崇,这些教学方式无不在展示着一种动态的课堂,不仅师生之间思维交流产生碰撞,学生之间也可能引起思想共鸣启迪思维,多方向相互作用,传递信息,使教学成为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体。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是课堂模式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基础有所差异,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学业成绩为主的“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只会消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的起点上获得发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全新的教育观念激活了教师的思维,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本”,将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将表达机会留给学生,将结论发现过程留给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平等交流,不断“共振”,使课堂充满灵动,演绎精彩,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