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CT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CT特征

黄创基

黄创基

(罗定市中医院放射科527200)

【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扫表现为等密度灶4例,低密度灶2例,均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4例呈实性,2例呈囊实性。结论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正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88-02

ClinicalandCTfeaturesofendometriosisintheabdominalwall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Tfindingsofendometriosisintheabdominalwall.MaterialsandMethodsTheCTcharacteristicsof6caseswithendometriosisprovedbypathology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All6caseswithendometriosismanifestedasamasswithiso-intensityin4casesandhypo-intensityin2casesonCTplainscans.Allthemasseswerefoundwithaill-definedmargin.Andasolidmasswasfoundin4casesandasolid-cysticmasswasfoundin2cases.ConclusionThecombinationofCTscansandclinicalfeaturescanmakeacorrectdiagnosisofendometriosisintheabdominalwall.

【Keywords】abdominalwallendometriosistomographyX-raycomputed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种植于宫腔外的部位,随着月经变化而造成痛经等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1,2]。其多发生在盆腔尤其是卵巢,而发生在腹壁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少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逐渐增多,其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证实的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年龄22~34岁,平均28.9岁。5例患者有剖宫产病史,1例患者有子宫肌瘤切除病史。始发症状时间在术后10个月~36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周期性下腹壁胀痛,体检下腹壁手术疤痕下均可触及肿物,质硬,与皮肤、腹壁肌分界不清,活动度差。4例有不同程度的压痛,2例无压痛。

1.2CT扫描方法

6例患者均行盆腔CT平扫,2例行增强扫描。使用Philips16层螺旋CT扫描仪,范围从脐部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准直为16×1.25mm,电压120kV,电流:250mAs,采用标准重建函数。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团注碘造影剂(碘海醇,300mgI/ml),剂量80~100ml,注射速度3.0~3.5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0s。阅片时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密度及肿块周边情况,盆腔有无其它伴随疾病。

2结果

2.1CT表现6例均于下腹壁内发现软组织肿块,其中偏左侧2例,偏右侧4例,6例均为单发。病灶的最大径为1.2cm~5.4cm(图1~3),边界不清楚。其中肿块呈梭性5例;分叶状1例。位于腹壁切口处肌层内4例,均与腹壁肌肉关系密切;位于皮下脂肪层内2例,周围脂肪层稍模糊。呈实性肿块4例;呈囊实性肿块2例。与周围肌肉相比,呈等密度4例;低密度2例。6例均无钙化合并囊变1例。盆腔少量腹水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1例合并子宫腺肌症。

2.2手术及病理6例均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腹壁肌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内见蓝紫色肿块,与周围结构紧密粘连。大体病理:肿物表面呈蓝色及紫色,剖开4例为实性肿物,2例肿物内见囊腔,囊腔内见咖啡色、紫黑色粘稠液体。镜下均可见大量内膜腺体组织,有完整的腺腔结构,内见分泌物(图4),6例病理均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种植学说、经血逆流、淋巴转移、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等不同学说去解释各部位的发生机制[1,2]。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发生率约为0.03%~0.45%,按照有无盆腔手术史,可分为原发及继发2种[2]。原发于腹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少见,常见于脐部、外阴、腹股沟和四肢等腹壁,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良性淋巴种植或体腔上皮化生等因素有关[2]。而继发型其发生与医源性所致的子宫内膜的种植有关,常继发于盆腔的手术如剖宫产、外阴切开、子宫切除甚至阑尾炎术后等,其中以剖宫产最为常见,发生的可能原因是由于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于手术切开处,一旦种植存活,局部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可发生同宫腔内膜相同的增殖期、分泌期、剥脱性出血等变化,从而导致局部肿块的形成[1-3]。本组6例均有盆腔手术病史,其中5例具有剖宫产术史,1例有子宫肌瘤切除病史,均为继发于盆腔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术后潜伏期为10个月~36个月,平均17个月。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包括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剖宫产史,出现切口下方逐渐增大的触痛肿块,并出现与月经密切相关的有规律的疼痛,即局部疼痛经期加重,经后缓解[1-4]。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达96.5%[2]。因此,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并不困难。本组6例患者均具有上述典型的临床特征。然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常需依靠影像学检查,此外,影像学检查能够确定病灶的数目、位置、分布等,有利于指导选择手术方案,并能充分切除病灶、防止复发[4]。

影像学方面,超声及MRI常用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其中以超声使用的最广,但是B超对于其诊断具有一定的经验依赖性,诊断的正确性与操作者的经验具有较大的关系,同时,容易漏诊部分小病灶。MRI虽然对其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其典型的表现为腹壁的肿块影,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但其相对来说价格昂贵,在基层无MR设备的医院受到一定的限制[4]。

目前有关CT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比较少[3,5]。郑进天等[3]报道了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表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表现,术前误诊4例。祝国兵等[5]回顾性分析13例腹壁疤痕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将其分为实块型、囊肿型、囊实性混合型,结果表明发生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处的肿块,要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组6例均于手术切口下肌肉或脂肪层内见肿块影,边界不清楚,与肌肉分界欠清楚,周围脂肪间隙稍模糊,病灶可能实性、囊实性,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本病CT上需与腹壁的纤维瘤、炎症包块、血肿等相鉴别,单纯依靠CT表现,其鉴别诊断比较困难,但结合患者的手术病史及典型的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临床表现,通常能作出正确诊断。

总之,CT扫描发现腹壁切口疤痕下方肿块影,与周围肌肉或脂肪组织分界欠清楚,结合肿块与月经密切相关的周期性下腹壁胀痛,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困难。CT能够确定病灶的数目、位置、分布,有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在充分切除病灶、防止复发等方面有着较大作用。

参考文献

[1]DwivediAJ,AgrawalSN,SilvaYJ.Abdominalwallendometriomas.DigDisSci[J],2002,47(2):456-461.

[2]赵学英,郎景和,冷金花,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2):97-100.

[3]郑进天,蒙秋华,莫旭林,等.CT诊断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5):348-350.

[4]ChamiéLP,BlasbalgR,PereiraRM,etal.FindingsofpelvicendometriosisattransvaginalUS,MRimaging,andlaparoscopy[J].Radiographics,2011,31(4):E77-100.

[5]祝国兵,汪卫星.腹壁瘢痕下子宫内膜异位症CT扫描的临床价值[J].江西医药,2009,44(8):8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