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企业优势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昆明精益眼镜有限公司现代学徒制试点案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发挥企业优势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昆明精益眼镜有限公司现代学徒制试点案例报告

田甜尹华玲严晶(通讯作者)苗青李兆君熊美

曲靖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企业带教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探索校企;案例报告;现代学徒制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昆明精益眼镜有限公司自2016年与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开展眼视光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以来,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在育人过程中,作为企业也曾遭遇教育教学瓶颈,以前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不用参与人才的培养,现在企业为教学的主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视光人才,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摸索,结合公司特色及文化内涵,在课程培养计划中除加入公司规章制度、职业生涯规划、身份及心态的转变、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必备知识外,公司还突出了客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培养方向。客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最终目的是培养学徒建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学徒无论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掌握的再熟练,如果没有自信心,没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与客户之间是无法达到有效沟通的,学习的知识技能也无法转变为价值;同理,在日常工作中会随时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没有良好的应变能力,遇事也只能手中无措。

在企业日常培养中,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学徒的客情培养:

一、电话服务回访

主经是通过电话服务回访了解客户配戴眼镜情况,分别针对定配镜、角膜接触镜、功能性镜片、太阳镜的配戴情况进行详细的售后电话回访,并记录。将客户反馈问题逐一进行记录并解答,无法解答的记录好,之后再逐一进行电话回复。

此项工作可以建立学徒个人自信心、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工作细节认知管理、发现问题并找出答案。

二、外出公益服务

二十多年来省人大、省政协等省市政府大型会议,昆交会等大型国际或全国性交易会的到会服务;与昆明广播电视台服务进社区;与银行合作;服务进校园、助力开学季;爱心公益、免费配镜等公益服务,到会参与公益服务的工作人员及学徒,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眼镜调校、修理、清洗、视图检查、咨询等服务。

通过外出公益服务,建立学徒个人自信心、训练个人良好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训练应变能力。

三、企业门店微信服务号

企业门店微信服务号也是一种售后服务途径,客户在服务号上可以进行咨询、投诉。学徒根据客户反应情况进行逐一解答处理。

此项工作可以训练学徒工作责任心、细节处理、发现问题并找出答案。

四、客情案例分析

主要是针对不同层面的客户成功及失败的案例每月进行案例分析,学徒通过分析进而了解成功及失败的原因,从而加强对客户的心理需求了解。尤其是从客户投诉工作中,可以学习总结很多实战经验,包括:如何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投诉原因及诉求、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给出处理办法等。

五、结束语

通过多年来校企合作下针对客情建立与维护的培养,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学徒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尤其是个人自信心、表达能力、与领导、同事、客户的沟通、处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也有了新的、较高的需求。因此,全方位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高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及特点,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通过校企密切合作来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提升学徒的就业质量,同时对于我国的企业发展以及教育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静.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探析[J].教育教学改革,2014(07)

[2]熊启平.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02)

[3]杨林.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