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杨振斌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杨振斌

(广东省紫金县龙兴中学517400)

【摘要】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消除种种不良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个性,已成为中学教育必须认真探索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79-01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的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需要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变态),与这三种心理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正常状态的个体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因此带有必然性。其次,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的个体是在发生了“生活事件”后。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中。在通常状态下,个体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然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以回复正常状态时,则会出现第三种情况: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个体在心里不平衡情况下所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不带有必然性,而是带有偶发性。例如我所教学生郭某,平时表现良好,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担任班级男生舍长。可是临近升中考试时,因面临中考问题的困扰而无法自拔,为发泄心中郁闷,在一天的半夜竟然放声“高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师生的正常休息,时候经我不断地说理引导教育,打开其择业心理症结,才认识到自己行为失当的错误。

学生心理的失衡原因颇多,更因其具有偶发性。所以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造成恶果的案例呈逐年增多趋势,如“马加爵事件”、“紫金中学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等等。因此,只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其陷于不平衡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才可以尽可能消除偏态或变态的不适应行为,以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这样既保障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又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幸福。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需要

进入中学阶段的中学生,面临着新生活、新环境、新起点,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学习压力增大,而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身心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的、必然的。但青春期的心里充满矛盾:生理趋向成熟但心里半成熟,社交经验空白,这样就出现了如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等等。伴随而来的诸如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在中学阶段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这诸多的矛盾和复杂的关系中,青少年难以应付,易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他们发展的阻力,更有甚者会走向反社会行为的极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个体发展角度来看,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21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为,其一,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德。其二,某些好的品德往往要在某些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才易于建立起来,因此,只有注重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才会形成其正常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利于其品德的培养。其三,从反面来看,个体如果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最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因为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青少年,往往易于接纳不良的规范,从而性逐步形成不良的品德。如处于家庭暴力下的中学生,在校同学之间的摩擦喜欢用暴力解结,易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以求暴力压抑后的心理“仇恨”宣泄。要防止或消除这类非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说,就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新教育。进入中学阶段,学习任务突然加重,学习压力增大,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生理趋向成熟但心理处于幼稚期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于逾越的门槛。如许多小学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却成绩一落千丈,产生自暴自弃心理,由昔日的好学生变成“问题学生”。所以,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学习及行为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尤为重要。这些心理素质是促进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3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生活与发展成人。时下的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特别是地处贫困地区的学校,学生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劳工输出,青壮年父母大部分外出务工,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呆在家中,成为真正的留守家庭。这些留守家庭的孩子,正面临着隔代教育的尴尬境地,父母的直接教育犹存在“代沟”问题,何况隔代教育?引发的“代沟问题”更为深刻和严峻。这些年来,据我校班主任们的不完全统计,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班的“留守学生”都在30%以上,有个别班级多大50%以上,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庭教育的缺失,亲情的失衡,势必加重了学校的教育难度,更是直接影响学子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无疑还有更重要的角色要担任——家长。面对缺少亲情爱抚的孩子,教师们必须承担起做父母的角色,给与学生更多的爱,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同时,去规范自己的品德及行为,所以,心灵的抚慰有时远大于批评矫正的效果。由此,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才能保证学生正常地生活,正常地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个体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者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