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 2

胃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陈艳

陈艳(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000)

【关键词】胃癌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207-02

胃癌(gastriccancer)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癌肿之一。临床有进行性上腹疼痛、体重下降,伴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贫血等表现。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20%左右,居全球肿瘤发病和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国家、种族及地区有很大的关系。日本、中国、智利、俄罗斯和冰岛为高发国家,我国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胃癌可发生任何年龄,高发年龄40~60岁,男女之比2:1~3:1。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全国平均年死亡率为16/10万。近年来,发病有下降趋势,与诊断手段提高、其他消化道癌症增加和环境改变有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15例胃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5.4岁。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患者进展期可有消瘦、精神状态差。晚期出现上腹部肿块和其他转移表现:呈恶病质,上腹部可触及坚实、可移动结节状肿块,有压痛;发生肝转移时有肝肿大,并触及坚硬结节,常伴黄疸;发生腹膜转移时有腹水,表现为移动性浊音;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在左锁骨上内侧触到质硬、固定的淋巴结等。

1.2方法与结果:多种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如5-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亚叶酸钙(CF)丝裂霉素或阿霉素等,可增加抗癌的效果。抗癌药物多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静脉炎、脱发和皮肤表现等不良反应。补充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体质,有利于耐治疗。应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白介素、LAK细胞、TIL细胞等可调节机体免疫力。结果: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饮食护理鼓励能进食的患者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者,如吞咽困难者或中、晚期患者,遵医嘱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幽门梗阻时,行胃肠减压,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必要时输清蛋白、全血或血浆等。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择期手术患者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

2.1.2预防感染患者因抵抗力低,易发生感染,每天给患者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长期卧床患者,定时更换卧位;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避免潮湿、摩擦以及排泄物的刺激,防止患者发生压疮;鼓励和帮助患者做床上肢体运动,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做好口腔护理,餐后及晚睡前或呕吐后,立即做口腔清洗。保持良好舒适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湿度,让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休养。

2.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进食是否缓解;对呕血和黑便,突发性腹部剧痛,应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的发生;对出现咳嗽、咯血、胸痛、腰酸、血尿、头痛、头晕、智力障碍、皮肤破溃、结节、黄疸、腹水等表现,提示有癌肿转移。

2.3健康教育

2.3.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使其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诱发因素;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学会放松、宣泄及缓解压力的技巧,以乐观态度面对人生。

2.3.2生活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A等食物;少进咸菜、高盐食物、烟熏及腌制品;避免生、冷、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合理科学的贮存粮食;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烹调方式忌煎、炸。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尽可能做一些运动量较低的活动,如外出散步,做广播体操,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鼓励患者坚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季节变化,外出加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到人群集中的地方。

2.3.3用药指导嘱患者按医嘱用药,保证疗程,学习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学会减轻副作用反应的办法,不要随意停药,避免影响疗效。

2.3.4自我监测指导大力推广普及防癌知识,提高防癌意识,监测易感人群,如40岁以上成人,近期发生上腹部不适,或有溃疡病史者,近期出现疼痛规律变化、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等,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癌前病变者,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定期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根治。坚持定期复诊,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3讨论

饮食与环境因导致胃癌,食物品种和饮食习惯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霉变食品、咸菜、高盐食物、烟熏及腌制品均可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腌制食品中含有高浓度的硝酸盐,能在胃内被细菌还原酶转变成亚硝酸盐,与胺结合成为致癌的亚硝酸胺,长期作用可致胃黏膜发生癌变。环境因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本病高发区与火山来源的土壤有关。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胃癌的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所分泌的毒素能使胃黏膜病变,从而发生癌变。

所谓癌前病变是指易恶变的全身性或局部疾病或状态。胃癌的癌前病变有: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者。②腺瘤型或绒毛型胃息肉,息肉>2cm,癌变率约为15%~40%。③残胃炎,毕氏Ⅱ式术后残胃癌较多见,其发生率为5%~16%。④恶性贫血胃体黏膜有严重萎缩者,其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5~10倍。⑤胃溃疡患者约占5%。

胃癌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可发生于同卵同胞,胃癌发病率较无家族史人群高2~3倍。据报道,致癌物质对遗传易感者作用更大。胃癌好发于胃窦部,其次为胃贲门与胃体,早期癌细胞侵润范围局限黏膜层,无局部淋巴转移,进展期癌细胞侵润黏膜下层及肌层;晚期癌细胞侵润浆膜层或其以外。胃癌的转移有直接扩散、淋巴转移、血行播散和种植性转移。

参考文献

[1]陶凯雄,陈道达,王国斌,等.阿霉素磁性蛋白微球靶向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99,37(4):205.

[2]周利锋,王国栋,高尔生,等.原发性胃癌病因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8,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