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分析及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高中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分析及教学思考

陈晓霞

陈晓霞

摘要:作文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有“半边天”美称,但很多高中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痛,怕写作文,没啥东西写啊!无从下手。考试时硬着头皮写了,也是写些空话、大话、废话,甚至是假话。是啊,学生为什么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出来呢?我想“前怕虎,后怕狼”,平时很少动笔,积累的材料又少,阅读量又不足。你说这样的学生怕不怕写作呢,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词:“怕作文”;思考;语文;鼓励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作文教学的现状看来,许多学生作文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学生怕作文,又不得不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堪言。有些学生就把华丽的词句堆砌起来,采用别人用过的或老套的老掉牙的事例,不少学生已习惯反复运用那些自己烂熟于胸、也为人所熟知的写作素材,文章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如:写议论文时,一提起笔就是张海迪、雷锋、爱迪生的故事,写记叙文,写来写去都是捡钱包,送老奶奶过马路,帮老爷爷推车。内容空洞乏味,观点守旧陈腐,令人沉闷生厌,有很大一部分还是老调重弹。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他们就不得不编故事、说假话,这是多么无奈的表现。所以一提到写作文,他们就害怕,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近乎空白的语文课外活动,令学生作文无“活水”。人的任何方面的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的。能力的开成、提高是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实践活动则是能力形成的载体。所以,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要想获得能力,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是这样的。而学生功课紧,作业多,对社会生活少观察,少实践。教师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观察、体验、感受和积累,作文成为无源之水。学生头脑空空,言之无物,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硬感。

其二,作文训练方式单一。训练方式单一,几乎是所有写作训练的通病。“写作”“写作”,似乎除了“写”,再没了其它途径。事实上,这种以“写”为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的训练方法,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多官能刺激和关照,用得过于频繁,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很多老师上作文课时,学生常常发出“又写作文”的嘘声便是明证!)久而久之,不仅不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写作兴趣全无,走入烦写怕写的死胡同。

其三,完全自由式的教学方法。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过于追求形式,却忽视了内容,他们对学生实施一种完全自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完全放任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是其弊端也很多。首先,从学生自身条件出发,他们还不具有足够强大的驾驭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如此放任他们,可能会降低教学效率。其次,从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来看,高中培养的不是作家,写作教学的目标不过是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以最好的方式表达情感,只是一味进行自由式的教学,学生难以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其四,作文批改多责备,学生作文没信心。学生完成一篇文章,无论篇幅长短,质量高低,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从心理角度来看,都有一种让别人认同的心理。而教师由于自己的特殊地位、学识水平、文学修养、生活经验远高于学生,所以总是高高在上地评价学生,往往片面地认为学生水平低。对学生作文很少表扬。教师觉得学生“笨”,学生觉得教师“刁”,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消除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立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的语文教学体系

1.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1)语文教材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藤野先生》记录了一代文豪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独特经历,让人感慨;《火烧云》让我们明了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贴近生活实际,组织好语文教学。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娱乐、休闲结合起来。对高中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尤其容易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所吸引,语文教学如能和学生娱乐、休闲相结合,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六大解放”,即双眼,大脑,双手,嘴,时间和空间的解放。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为背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细心地观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更好地实践。(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3)搭建生活舞台,拓宽语文运用空间。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种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记住,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课堂教学一定要和生活融为一体。

二、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积累

俗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纵观近年来被大众称道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与积淀。是不可能写出意蕴深厚文字优美的作文的。那些在作文上取得优秀成绩的考生。靠的并不仅仅是灵感的瞬时爆发和所谓的才情,而是平时博览群书,对生活详细的观察和思考。从书本和生活汲取的养分在其内心积聚沉淀,当看到一篇作文题目时。大脑便能够迅速的组织信息把自己的积淀提取出来,转化成优美感人的文字。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呢?平时要求学生多读一些文情并茂的千字文,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时文选粹及散文大家的专辑,并力争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优美词句及逸事典故抄下来并牢记住,进而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另外,教师应该收集素材,把近年来高考优秀范文和一些著名作家诗人的文段印刷发给学生让其诵读。古人说得好:“不观千剑无以识器,不操百曲无以知音。”这是广泛积累的好处。

三、突破作文指导的局限,每次作文训练应有系统性

我们进行作文训练要避免随意性,每次训练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作文,老师首先要对作文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作文题目应怎样理解,审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果是拟题作文,从哪些角度思考的拟题合适,本次作文想主要训练学生什么写作能力,一定要心中有数。力避每次作文训练眉毛胡子一把抓,审题、结构、语言全分析,结果什么也没有说透。所以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把本次训练点给学生指导好。

同时,作文指导应注重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联想、交流生活;指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写平常人,写平常事;指导学生把文字写通,把意思写明;减少命题作文次数,增加自由作文、话题作文力度。教师多给学生发挥自我,展现个性的机会,真正让作文成为学生们的精神独创。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作文中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毛病。

四、作文讲评时要贯彻鼓励诱导的原则

高中学生也是学生,他们也需要表扬和鼓励。部分学生对作文之所以会产生对抗心理,是因为他们曾经辛辛苦苦写成的文章,总是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对于作文,他们似乎注定是失败者,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写作的积极性被挫伤。笔者认为在批改和讲评中,要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必须做到四要四忌:一要鼓励肯定,忌讽刺挖苦。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二要针对性强,忌笼统套话;三、要态度诚恳亲切,忌尖酸刻薄。对写作自卑感强的学生尤其要鼓励为主;四、指出不足要含蓄委婉,忌直截了光,一棍打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讲评的重视,激发其重新修改、再次努力的愿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与兴趣。对写的较好的学生应该大力肯定,并诚恳指出其不足,修改的要求高一点。

作者单位:广西合浦县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5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