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师礼仪发挥育人实效

/ 1

注重教师礼仪发挥育人实效

刘基葵(重庆市合川区南屏小学)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逐渐形成的时期,儿童处在不知、不懂、不会的幼稚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好奇心较强,想知、想懂、想会的求知欲特别强。因此,作为肩负着重要育人任务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师,就应该掌握小学生的特点,并注重自身的礼仪,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一、小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幼稚性

人们常说儿童像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语言,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反映出儿童的纯洁无瑕,由于受身心发育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思想单纯幼稚,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较差,容易轻信他人。《小学生心理与教育》研究了孩子道德信念形成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1)1-2年级小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2)3-4年级小学生出现初步的道德信念,表现在小学生有了明显的完成作业和保持良好纪律的道德愿望,但是,这些道德愿望的自觉性还是很差;(3)5-6年级小学生开始表现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为了取得优良成绩和保持良好纪律,他们完成作业和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和有系统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在道德品质方面没有问题,可在行为上表现幼稚,在学校里,教师或学生的监督作用较大,所以,有的孩子存在着两面性,这是小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发展水平低,没有形成道德信念的原因。

(二)具有模仿性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量的实践证明:榜样在儿童行为中起重要作用;榜样甚至还可以抑制儿童的某些行为,使儿童抗拒外界的诱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观察到小学生对榜样的模仿,如行为模仿、言语模仿、衣着模仿、甚至有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的模仿,有的班级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带有老师的影子。这不能不说明小学生最善于模仿学习。由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具有模仿性特点,也就决定了他的思想和言行容易受暗示,容易受他人左右。

(三)自我为中心

根据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可以从其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去划分的认知发展理论,我们不难看到,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道德发展由自我中心向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转变,通过小学阶段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形成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观念。

然而,近年来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成长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作为独生子女年代的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有任性、自私、以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的现象。同时,家长对学生的悉心照顾和过分溺爱,又弱化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生存能力,学生的依赖性与自理能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道德发展过程中,以我为中心、“别人照顾自己”的思想越强烈,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就越淡化,社会道德价值准则和规范对他的作用就越小。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依旧存在行为规范差,行为上放纵自己,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缺少社会公德,出去郊游吃东西乱扔;生活上攀比,花钱随意,不知节俭等,因此,品德课教师应从治本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爱心。

二、教师礼仪的育人实效

孔子曰:“礼,敬也!”孟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无宁。”仪:“仪者,度也”。分寸的意思。礼仪:是人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表示重视、新生和敬意等而采取的符合社会习俗和道德准则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文明的宝贵遗产之一,是自然和谐的美好结晶。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或较正式的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循和符合社会习俗并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气质与风度。教师的音容笑貌、文明举止、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一不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为此,作为肩负特殊育人使命的《品质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礼仪,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实效。

(一)仪表礼仪的育人实效

在教育活动中,得体整洁的仪表不仅能增强自己外部形象的美感,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您对他人的尊重,恰当表现出你的涵养和气质。品德课教师的仪表要卫生整洁、大方得体、符合职业化规范,体现出干练、积极、文明的形象。

(二)仪态礼仪的育人实效

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站姿要端正、稳重、亲切、自然;坐姿要自然、庄重、舒展、大方;步态要自然、稳健、从容、有力;表情要微笑。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让学生模仿,在无声无形之中起到榜样的作用,达到育人的实效。

(三)仪言礼仪的育人实效

1、“说”的礼仪:普通话准确简洁;讲究规范文明地表达;恰当使用教育教学规范用语,并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恰当使用称呼用语、介绍用语、礼貌用语、电话用语等。

2、“听”的礼仪:全面观察了解;表现出认识听取的体态;移情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独立思考判断;鼓励学生表达不成熟的、甚至错误的认识,分析原因,以平等探讨式态度提出意思,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思。

总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严格要求自己,用礼仪的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的准则规范言行,用良好的形象树立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充分发挥育人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