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探究

杨言荣

杨言荣

摘要:有效的课堂应符合三个特征:真实、朴实、扎实。有效的课堂是三“度”的和谐统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学法指导、运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创新等三方面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有效课堂;课堂教学;方法

有效的课堂符合三个特征:真实、朴实、扎实。真实表现在:目标准确,学生定位准确,教学情境探究的真实。朴实表现在:不过分追求绚丽的情境,强烈的媒体刺激,表面场面的热闹。扎实表现在:每节课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这里的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掌握,而是全面的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提升了,空间发展了,方法合理了。同时,教学后学生数学语言发展了。有效的课堂应注意提高三“度”,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参与教学的参与度,学生学习过程的兴奋度,是三“度”的和谐统一。在课堂上,如果孩子们一个个能忽闪着一双求知的眼睛,全心投入,师生和谐,这也许是课堂中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有效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并不在于它使用多华丽的形式,而注重的是实效性。课堂是否有效,不仅仅是看一节课中教学内容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灵活度以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是否得到相应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既懂知识、会方法,又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课堂。实际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的应用和方法的选择,多渠道协调、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课型,处在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设计。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每一种教学设计都有其缺陷和不足,应综合运用,互相渗透,整合各种方法的优点。教师不仅仅是研究教材,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用学生的眼光来研读教材,要看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面对具体的学生,必须“寻找”到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最能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设计才是最成功的。

一堂课的设计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较好地解决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的问题,突出体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态度和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1.合理创设问题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应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巧妙设置学习障碍,构建数学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应具有知识性、实际性、新颖性的特点。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浙教版数学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问题情景素材,我们要学会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景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从课堂入手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设计了“点名”的游戏,学习“有序数对的表示”,“有序数对和点的一一对应”。以教室的地面为平面,最前面的一排同学为第一排,窗户边的这一列同学为第一列,以学生为平面上的点,规定排号在前,列号在后。教师用“有序数对”点名,叫到名字的请起立,叫声“到”。规则宣布一结束,学生都动起来了,都在那数着,自己是第几排第几列,怎样用“有序数对”表示。笔者宣布“现在开始点名”(1,5),只见内向的李娟娣同学犹豫着站了起来,轻轻地说了声“到”。全班同学鼓掌鼓励了她。笔者又继续点名(5,1),哦,原来是另一位同学站起来了,……笔者又继续点名(8,6),怎么没有同学起立呢?学生们马上叫起来,我们的位置最多六排。太好了!笔者又宣布新的规则,教师点同学的名字,请他说出自己的“有序数对”。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高举自信的手,希望教师点他的名。甚至提出:叫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去,让他说出点到名的同学的有序数对,而让点到名的同学判断他说的对不对。学生对这样的活动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全员参与了活动,从而得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挖掘例题,抛砖引玉,培养能力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同样,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训练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但教材中的例题大都是“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封闭的题型。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思考该如何挖掘例题,对例题推广引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广引申,就是在解完题后,对原题的条件、结论和题型作进一步的开拓思考,引申出新题和新的解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数学的各知识点间也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因此通过不断引申推广,开发挖掘例题的深度广度,可大大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它不仅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同时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呈现就会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挖掘例题,符合有效教学的标准——“教学要有价值”;也符合课堂教学中的理想提问“提问有阶梯性”。通过变式题,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种表示法,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形成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果。在教学中,还可以对例题的结论开拓引申,使其更具开放性,对学生的思维可起到很大作用。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引申一下,图中的线段或角还有哪些相等关系?或还有哪些结论?等等。笔者还经常对教材中的练习题、对作业本中的题进行挖掘。特别地,对于一题多解题,应在学生完成解题之后归纳学生的各种解法,比较并得出最优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伟大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教师要努力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解法,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事实上,很多学生的学法显得比较薄弱,学生较为普遍存在学不过手,学不落实,高耗低效的现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着重提高的是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从学数学的过程中成为会学数学的人。听课的效率与学习效果直接相关。用心领会教师的讲课思路、解题方法对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基本方法,重点、难点、关键。对于作业课,要重点听清教师的分析过程。不仅要用耳听,还要用心领会,这样做是为什么,那样做是为什么,自己当初没想出来或没做对原因在哪里。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数学的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事实上,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分析能力,证明方法和数学思维,同时也缺乏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对自己做题时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教师在评讲时,一读题,一指点,学生就恍然大悟了。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勤动手,还要勤动笔,对重点知识做好纪录,对于习题课,要做好改错工作,而且改错尽可能仔细些。根据这种理念,笔者经常在备课中思考:在这节课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方法,该进行怎样的学法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解题的过程和结果并不是解题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给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解题教学的最终目标。如果通过自己的解题教学使学生不但能够解决教师讲解过的问题,还能够解决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学就算成功了。

三、鼓励学生创新,运用积极的评价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的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敢猜想的精神,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参与创造性思维的热情,逐步培养成善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有效课堂要求教师评价的语言应体现“启发性”、“赏识性”、“激励性”、“反思性”。如“你的反应很快,老师很喜欢你。”“你的解题能力真好,老师向你学习。”“今天学习的方法很麻烦,下节课老师会教你更简捷的方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理念决定设计,素质决定实施,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心经营出充满爱的有效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郑劲华.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Z4).

作者单位:甘肃省皋兰县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7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