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少教多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张英国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733399

摘要:以高效为根本目的,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文言文教学少讲多学

所谓“少教”,就是提倡教师“高效少教”;所谓“多学”,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多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如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如何保证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果、课后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学习成果,是内在因素;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因素,他不能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起到的仅仅是一个导向、促进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质量的好坏还是要靠学生自身内在素质的培养。

一、何为高效

高效,即效能高、效率高。高效课堂就是教学的效能高、效率高的课堂。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内容的逐段分析,致使一篇文言文要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且效果并不理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这句话中的“少教”、“多学”二词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一个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向。笔者暂盗用为“少教多学”策略。

二、少教策略

高效课堂的首要目标就是高效,然而高效并不等于讲解内容多,也不能为了高效而高效。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适当的“少”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设置目标要少。课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少设置目标是指在每节课的目标设置时应适度较少地设置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强化过程与方法的能力提升,如若可能侧面点拨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策略是:分解文言文教学的能力目标,每一节文言文教学课根据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侧重一个语法知识点进行内容目标设置,通过一个小的知识点的自学、感悟、分享、解惑的过程,串联当堂的教学内容,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讲解要少。讲解少是指一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要少,按45分钟一节课计算,那教师讲解的时间则不能超过15分钟。同时还要注意有些内容不能讲解,即:学生会的不讲,例如120个实词中的“乃”字,学生在初中的《桃花源记》中已经重点学习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弄懂的不讲,例如司马迁、李密等作者简介,课文相应的背景知识,简单的一词多义词语,古今异义词等;讲了之后学生听不懂的不讲,如虚词“之”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是课堂15分钟所能讲完的,则必须在学生掌握大量文言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讲解。

有些内容又必须讲解,即: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又不能解答的,例如《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谁何”二字的理解;讲学生合作探究后仍然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讲易混淆、易出错的问题、知识点,例如《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中三个“为”的用法。

三、多学策略

1.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文言文教学中,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不但要在课堂上读,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早读时间读,大声地读,有感情地朗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每个学期设置“朗读比赛”等活动,营造“大语文”氛围。

2.多思。“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文言文中重点、难点尤其多,高考需要掌握的实词有120个,虚词18个,平均到每一课内容都不是一两个课时能解决完的。这时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给学生充分的发现、质疑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多放手。多放手即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老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合作找答案而不是记答案。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而且学生在对话中分享了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想要实现“少教多学”,真正做到高效,我们还要反思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