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急诊医学课程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急诊医学课程改革探讨

谭珊陈琳

谭珊陈琳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0

【摘要】作为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的独立医学学科,急诊医学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急诊医学课程改革的思路:结合急诊学科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急诊技能和做实床旁教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同时也在笔者所在学校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进行了试点,效果明显。

【关键词】急诊医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399-02

急诊医学是适应社会需要和医学发展产生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古老而新兴的独立医学学科【1】,主要是研究外伤和突发医学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它的服务范围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这套系统又称为EMSS。【2】急诊医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甚至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的总体水平。【3】

急诊医学课程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现代急救理念、急救思维、综合急救技能的一门课程。我国于2008年颁布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明确规定临床医学课程包括急诊医学,临床能力包括急诊处理能力等。在目前急诊需求激增、资源和需求失衡、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急诊医学课程教学的发展是否可以跟上社会对急诊医学的需求,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4】

一、急诊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肖海等通过对一般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发现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滞后,对新学科、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反映不足,现代医学科技新进展的代表性课程如急诊医学仅占调查的培养方案约19.7%。【5】作为一门二级学科的临床课程,目前仅少部分医学院校将急诊医学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培养体系(如南华大学医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等),大部分教学医院是作为选修课纳入(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各医学院校均没有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养计划。【3】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教学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一为观念原因:作为新的临床独立学科,急诊医学在中国起步很晚(中国1983年建立第一批急诊科),导致包括很多医务工作者在内的学者认为急诊缺乏专业性,最大的弊端是不够专、不够深。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分科越来越精细,这种分科模式的优点是使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如果患者每次患病均为某一系统的单一疾病,分科精细的模式无疑是好的。但临床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患者往往有多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这种模式对身体的整体功能状态缺乏系统知识进行诊断与处理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急诊医学不是以传统学科所依据的按系统划分作为分科基础,而是以提供及时的紧急医疗救援服务作为自己服务内容。“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需要相应专科化的医生”这一观念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内多数医生和政策制定者的认同。【6】

二为现实原因:急诊医学的教学难以落实。五年制本科生的临床课程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训(见习和实习)两部分。理论和见习一般在基础课程完成后同步进行,实习安排在第五学年。现行医疗和教学模式下的急诊教学问题有:1.临床医学本科生扩招,见习和实习医院数目增多且分散,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困难;医院层次参差不齐和急诊科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很难保证急诊医学课程实现同质化和标准化教学。【7】2急诊专业特点:急诊科病种的不确定性、见习带教师资流动性大(多为轮科医生)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按常规作息时间安排的临床教学与急诊医学的工作特点和规律不相符等,导致急诊实训很难依照见习计划落实。【8】3.医患关系紧张,急诊科尤甚,临床学生更难落实床旁实训教学。【9】

三、急诊医学课程改革思路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包括: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等。

1.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的急诊医学的部分课程与内科、外科、神经病学等课程相重叠,如心律失常、肺栓塞、中毒等在内科学中有讲述,休克、创伤、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等在外科学中有讲述,意识障碍在神经病学中有讲述。急诊医学教学大纲在编写上需要和其他相关学科沟通,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在授课上突出急、危重症特点,强调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如呼吸困难、急性胸痛、意识障碍临床判断及急症处理、危重病监护等,加入急诊医学新进展,如中毒诊治进展、脓毒症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急救理念、建立急救思维。

2.丰富教学方式

近几年,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为核心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多元化理论教学的理念正逐步渗透至临床教学中。而自主学习是医学教育改革中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医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无论学生将来从事医学领域中何种职业,对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10】

根据急诊医学课程特点,可以采取传统授课方式与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CBL(Case—Based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TBL(Team—BasedLearning,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有急诊医学教学特色的多元化授课方式。例如急性胸痛,可以设置为PBL和TBL结合的授课方式:预先给出一个场景病例,让学生组队询问病史并判断病情的危重性;然后给出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让学生团队讨论分析诊断和处置原则;再给出患者的病情进展,让学生确定或修正诊疗思路等。毒蛇咬伤可以设置为CBL授课方式:图文并茂给出学生案例,引导学生自学并分析是否为毒蛇咬伤,并给出合理处置方案等。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职业生涯的尽快适应和稳定发展建立基础。

3.提升急诊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实践课程,增强学生技能实训的成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急诊医学实践性强,应急性高,变化迅速,工作复杂。在进行抢救和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时,考虑到学生能力和经验的缺乏以及病人的安全需要,不能让他们直接处置和抢救,理论和实践难以有效结合。医学模拟系统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可以为临床急诊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11】

在下见习点前对学生开展穿刺、CPR、气管插管、清创术等专项技能培训,可以让学生掌握标准化的急诊专项技能操作。高仿真模拟人在综合急救实训中的的应用,则可以化零散为整体,使急诊教育更接近现实,使医学生直接参与“抢救工作”,处理“各类问题”,在实践中建立急诊思维和掌握急救能力,建立人文关怀意识。这是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的教学方式。

4.做实床旁教学

(1)建立临床病例库:充分发挥临床资源丰富、疾病谱广、病种复杂的优势,要求急诊科医师整编临床典型病例并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对落实临床教学计划、促进临床医学教师教学水平的规范化建设、补充临床教学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12】

(2)调整见习带教方式:将见习学生分成小组,由不同的急诊科老师分别带教。由于急诊科医师24小时三班倒接收病人,让学生跟随带教老师上班时间进行见习,鼓励学生在课余闲暇时至急诊学习,以此提高见习质量。

(3)合理安排实习计划。在实习轮科安排上,急诊实习一般只有1-2周,而院前急救可以增强学生在急诊救治的时效意识,但目前大部分教学医院都未开展。安排急诊科与急救中心联和开展院前急救教学,让实习生随急救车出诊,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急救、转运患者等工作,强化实习医生急救的时效意识,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和加固急诊思维意识【13】。

(4)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法律意识

急诊科风险高、强度大、危重患者多,家属和患者情绪不稳定,有时候会有过激语言及动作。在急诊临床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为核心的人文爱伤意识。此外,还需对学生进行医疗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学生法律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降低医疗风险。

我们结合急诊学科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从建立学生现代急救理念、提高基本急诊技能和培养急诊人文精神入手的急诊医学课程改革思路,从2013年开始在我校临床学院开始试点和研究,一年来试点研究显示五年制医学专业学生更加重视急诊医学技能培训,其课程教学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学忠.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1-5.

【2】赵晓光,雷雨.急诊现状及相关问题面面观[J].医学与哲学,2014,35(7):78-82.

【3】肖海,吴玉华,李金梅等.一般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29-30+8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年度),课题编号:XJK014CGD095

作者介绍:谭珊(1981—),女,湖南长沙,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急诊医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