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现“五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现“五变”

罗万清

罗万清广东省兴宁市田家炳中学514500

阅读教学,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语文阅读课一直是语文的重中之重。新课标下就阅读教学而言,改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种流派争奇斗艳,各种风格彰显异彩。但是就笔者的体察了解,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教学内容和方式看,基本沿袭了课改前的那套模式,或者说,变化不大,只是在某些环节有改变。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改革可以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一、“讲析式阅读”变为“讨论式阅读”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绝不能把教参的分析硬塞给学生,而应开设“群言堂”,充分开展对文本的讨论,让学生有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品位,自主感悟,把本来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作为导读者,仅仅进行点拨和引导工作。在以文为本、以读为主的阅读机制下,学生重在主体的“自主阅读”和“自我感悟”和“自己发言”,教师重在导读的“激发兴趣”、“拓宽思维”和“培养能力”。在“议读”的过程中,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自由、广泛、深入的讨论,就能更好地形成自我认识与解悟,培养鉴赏作品的能力。

二、“接受式阅读”变为“探索式阅读”

对于阅读,我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意识,认为它只是一种接受,于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不由自主地形成接受习惯,而大部分人的阅读方式也就是这种“接受式阅读”。这是一种误区。阅读究竟是什么?阅读的目的仅仅是吸收吗?其实。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的立志转换和情感交流活动,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是为了建构某种意义。

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一种学习互动,一种情感交流,一种审美需要。如果没有读者主体意识由内到外的输出,没有读者和作者的情感交流,没有读者的理性审视和审美考察,那么,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毫无疑问,这需要阅读理念的转变和阅读方式的改进。建构“探究式阅读”模式就是改变“接受式阅读”的好方法。

所谓“探究式阅读”,就是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是一种主动性、启发性和发散性的阅读教学。它具体可体现为换位设疑、比较分析和情境熏陶等形式。即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能摆脱作为读者的固定思维,体验作者的思想流动和情感变化;要敢于大胆设疑,通过质疑、析疑和解释等方式全方位弄清楚文章的真正内涵;要能够采取比较阅读法,通过对比的方式,更好地发散个人思维,从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明确共性;勇于摆脱传统阅读方式,把阅读作品作为一种情境去体验、去品读。

三、“客体性阅读”变为“主体性阅读”

阅读是人进行的心理活动,应该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活动规律。作为人的基本特性,主体性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和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水平的重要因素。自然,阅读教学也应该符合这个特性,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却是一种问题相当严重的“客体性阅读”盛行。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被动接受和消极吸收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其特征表现为封闭性、束缚性和被动性,从而违背了阅读原理和阅读规律。这就导致了阅读时没有主体的情感体验,没有读者与作者的思想交流,没有创造的思维和行为,从而也就不可能提高创造能力。因为,“客体性阅读”是导致阅读教学处于停步不前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必要内容和措施就是要把传统的“客体性阅读”转化为“主体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打破课堂阅读教学的封闭性,坚持开放性,要能够抛弃被动性,开创自主性;要放弃消极性,发展能动性。课堂阅读教学,要善于进行教学主体和教学主导的对话活动,善于进行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对话;课外自主阅读,要特别注意培养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之间的对话习惯。这种对话可以是成熟的思想转换,可以是活跃的思维活动,可以是激动的情感波动,也可以是平等的心灵沟通。教师应有自我主导的思想,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阅读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经历“我阅读,我思考,我感悟,我体验,我提高”的全过程。

四、“知识性阅读”变为“想象性阅读”

想像伴随着阅读而产生,没有想象的阅读是不可思议的,想象是阅读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但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教师喜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阅读”,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扩大知识,积累文学知识,提高知识水平,所谓的“有所得”重点就在于能够多读多识。于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好,课外阅读也好,形成了阅读时忽视想象,甚至完全脱离想象的误区。这些传统阅读理念和阅读方式导致学生能够拓宽知识视野,不能扩散思维;能够扩展知识,无法进行创造;能够提高文化素质,难以发展个人能力。过多地强调知识性而忽视想象性,这是阻碍中学阅读教学和中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五、“技巧性阅读”变为“审美性阅读”

谈到阅读基本技巧与阅读审美思维在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关系,有人认为,阅读基本技巧的培养,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基本点;而阅读审美思维的培养,则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制高点。这种观点,笔者是赞成的。技巧的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绝不是终极目的,严格而言,阅读技巧训练是应试教育的附属物,“发现美、欣赏美、品位美、创造美”才是阅读教学所获取的境界。

如果学生在阅读时不拘泥于阅读技巧的培养和提高,能够有个人审美创见和独特感悟,他们就能在自己知识、情感、经历、智能系统上进行重新意义建构,能够透过作品触摸到深层内涵,提高自我的全面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