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授”“受”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小学数学课堂上“授”“受”关系

胡红艳

山东省博兴乐安实验学校256500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上“授”与“受”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全体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关系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课堂应回归生活,这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和活动中去。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数学老师为情境而情境,一些不合理的和不必要的情境经常在课堂中出现。

二、开展课堂设问

课堂设问是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渠道。但在课堂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存在弊端的问题。有的问题无实际意义,如“是不是”。“对不对”这些不动脑即可回答的问题。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评价如何做到有效,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内容之一。

三、进行合作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和采用启发式、活动式、问题解决式、尝试式、“合作———达标”式、“MM教育方式”等教学方法和方式,让全体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学习。让学生从由“指导学习”向“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过渡,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新课程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平时,我们见到很多的课堂,只是老师很随意地布置“下面请同学们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相互讨论”等等,实际上在这种随意下,学生的合作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我认为,有效的合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合作交流的任务;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的任务;三是要把握合作和交流的时机;四是要给予学生合作或交流方法指导。

四、练习反馈与作业

作业布置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倡导分层布置作业。从作业本、课本练习精选或自行设计作业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注重减负提质,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作业要统一格式、统一用笔、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无乱涂乱画,教育学生爱护作业本,基本无卷角。一二年级统一用铅笔,三年级统一用钢笔或圆珠笔,四至六年级统一用钢笔。数学质量检测评价的本质要义就是要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地发展。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评价的深入研究。

1.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生活经验的考查,关注对学生学习六大核心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命题要科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注重层次性、开放性。要紧扣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防止随意性。

2.数学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难度适中、内容科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测评形式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需要,灵活采用闭卷或开卷、统一或分层、规定或自选、口试或笔试等测评方式。创新方式,重视对学生口算、估算、动手操作、实践应用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考查。

4.认真细致做好命题、监考、阅卷等工作。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不允许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总之,要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就要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提倡教后反思,及时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淑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情境创设的运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7)。

[2]李忠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3]陈学春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02)。

[4]穆晓炯向宪贵课堂教学中常见教学行为的反思[J].上海中学数学,2006,(04)。

[5]陈志军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J].考试周刊,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