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与研究

毛珍娥

【关键词】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医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231-01

医学是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有欲望的人。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受到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以医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对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涉及较少,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与新时期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不相适应。而职业院校医学生相对而言人文素质缺陷与不足更严重,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系统工程。

1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1.1加强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发展的需要。1977年美国医学家G.L.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一个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观点应该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互作用[1]。即无论是治病、预防还是康复都应将人看成一个整体,要考虑生物的、心里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代医学模式肯定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对健康的意义,“人文”突显了它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注入人文关怀的医学才是真正的医学。为此对医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医学生。

1.2加强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医学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和社会性,1995年世界医药教育高峰会议明确规定,医生的任务是:①应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②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病人治病和减轻病人疾苦;③应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才;④应是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⑤应是出色的外交家;⑥应是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⑦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开业医师;⑧努力终生学习的学者。在这8条中几乎都是人文性质和社会性质的。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2]:“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良好的人文修养,适度的人性关怀是化解医患矛盾的良药。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具有高超的医术外,还应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基本的法律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病人,对病人有同情之心、怜悯之情。

1.3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乏。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人文素质的高低与知识面的宽窄上。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同时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化,重专业,轻人文,对人文学科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人文学科的动力。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表现为:“人文知识匮乏,实用主义盛行;人文观念缺乏,概念模糊不清;公德意识弱化,以自我为中心;交际能力不足,适应能力偏低[3]。”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提高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2.1完善职业医学院校人文类学科课程设置。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可逐渐将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包括哲学、历史、文学、法律、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人文课程,作为必修及选修课贯穿于医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

2.2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是关键。医学课程教师对医学生影响尤其重大,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为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应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推进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应清楚认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医技的渠道,更应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医学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临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育人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导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恰当涉及医疗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医疗改革、医患关系、社会学、法律法规等,将这些知识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这样不仅使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而且提高了人文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3多渠道对职业院校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

3.1培养学生对高尚道德人格的自觉追求。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医生应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冷静的判断、必要的知识和不迷信。我国的传统医学将医术称为仁术,面对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医生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更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人们需要的是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心、以利他主义为道德准则的好医生。

3.2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不可否认目前医患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紧张,但从患者的投诉来看,多数与医务人员的交流沟通技巧有关。西方国家医学院校都很重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普遍开设了“了解病人”、“临终关怀”等与医患关系相关的课程,旨在传授医学生如何进行医患沟通的知识和技能。现代社会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道德品质高尚、医术精湛,而且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沟通在医学职业中的重要意义,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培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与患者、家属、同事沟通的方法、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3.3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对患者充满同情之心。应教育学生珍惜生命、重视生命,引导学生了解学医的目的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关怀。医学不仅要降服病魔,更要服务于病人,始终满腔热情地关注、关爱和关怀病人,保障每个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医疗权利。还应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情之心,有了同情之心,医生才会设身处地的为病人换位思考,才能时刻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保护患者的情感和隐私,为患者选择最合适最高效的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北京,中共中央印发,1993,2

[3]夏剑萍,张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作者单位:410100长沙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