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对骨科脊柱方面的X线检查的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骨科医生对骨科脊柱方面的X线检查的诊断

宫宏岩

宫宏岩双城市双城镇卫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骨科脊柱的临床X线检查诊断方法,X线分级、分期的表现及在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50例骨科脊柱存在问题的患者进行X线摄片分级、分期,经由手术证实为骨科脊柱的患者分别采用X线片及CT进行诊断,比较诊断的符合率,分析X线片诊断特征。结果: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0%,X线片诊断符合率为72.0%,X线片联合CT诊断符合率为100.0%,CT检结果:90%患结论:X线摄片是一种简便首选的检查诊断方法,但联合诊断更为准确。

【中图分类号…R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52-01

不少不典型的椎间盘突发症的病人或由其它椎管内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由于临床症状的不典型,致使长期不得确诊,延误疾病的治疗,增加病人的痛苦。不少腰腿痛患者,仅靠临床方面的检查,不能确诊者,也屡见不鲜。CT及MRI是理想的检查手段,但仪器费用较高,基层医院并不将其作为常规性筛查手段。故必须借助于X线的特殊检查。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疑似脊柱结核收人院的患者150例、其中男105例,女45例;年龄14-67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2.3±2.5个月。临床表现包括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结核常见症状,同时表现为受累部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腰椎及以下受累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感或进行性瘫痪。

1.1X线检查诊断常规摄片包括骸骼关节片、斜位片、断层片、骨盆片、腰椎正侧位片。

影像学评定标准:主要依据文献采用的放射学分级评估或分期方法,以病变部位侵蚀、硬化、强直基本病变分为I一Ⅲ级:X线平片摄影方法采用Philips数字化X线摄影机,使患者侧卧位于摄影台,双膝并拢,保持大腿与躯干呈90°角,叮嘱患者保持身体放松,取自然体位,中心线对第四腰椎摄取侧位片,取颈静脉切迹保持与中点连线与摄影台正中线重合,获取标准正位片,于左右斜线位置摄片,计算X线片的诊断准确率,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片特点。

1.2CT扫描方法仪器为Philips10排螺旋CT,采取头先进平卧体位,扫描获取侧位定位片,调整扫描架倾斜度后,保持与椎间盘平行或与脊柱垂直,连续螺旋扫描L:一51的椎间间隙,层厚为3mm,层间距为一1.5mm;工作站图像后处理获取骨窗及脊柱窗位片。

1.3统计学为一法本研究资料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应用两独立样本:检验进行研究,计数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的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比较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为92.0%,X线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为72.0%,CT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片(x2=6.775,P=0.009);两者联合诊断率为100%,显著高于x线片诊断率(X-=16.279,P<0.009)。

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目前多数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而引发腰椎间组织退化的原因主要为:腰椎间盘内的降解酶作用及腰椎间盘细胞的活性无法完成自我修复,或无法维持细胞外液基质所导致,引发退变的机制可由于年龄的增高自我老化所导致,也可能由于外力作用,腰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遗传因素、椎间盘突然负重、腰部外伤及长期腰椎姿势不正确等引发,上述因素都导致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正常腰椎间的弹性系数分布较为均匀,而出现退变的腰椎间盘的弹性系数则以后侧部下降最为明显,腰椎间盘的应力及纤维环后侧或后外侧最高,退变的腰椎间盘导致腰椎内外力学的动态性平衡产生,腰椎的生理性前屈减少,髓核内的压力将显著性增加,最终引发纤维环的破坏。

CT对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准确率为92.0%一100.0%,而MRI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本组中CT诊断的符合率为92.0%显著高于X线片诊断的符合率(72.0%),CT的优势在于: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腰椎间盘的情况、病变的位置和大小,并判断病变的程度和形态。此外,CT还能够显示患者是否有神经根受压,病变髓核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相关性。且对腰椎间盘突出是否有钙化、积气等敏感性较高。CT的缺陷在于:由于仪器扫描技术的差异,导致医生容易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腰椎间盘膨出。MRI在矢状位的成像为一次性成像,且具有整体性,因此有助于更全面地观察患者游离髓核的位置及形态,且对许莫尔氏结节的发现率较高,能观察到病变组织的结节数目和边缘是否有骨的硬化。而MRI对脊髓和脊柱的解剖结构显示较为清晰,不会受到伪影的干扰,并可以多方位的成像。MRI的缺陷在于其性能较差,对腰椎有畸形的患者诊断准确率不高t,]X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操作简单、费用少、方便快捷,患者易接受等特点,在基层医院常被作为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常见检查手段,且经由X线片诊断若发现脊柱的生理曲度变化、腰椎间隙变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边缘骨质硬化及凹陷、椎间孔变化症状,结合患者的主诉症状即可高度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本研究分析了X线及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结果表明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为92.0%,X线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为72.0%,CT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片组(P=0.009),两者联合诊断率为100.0%,显著高于X线片诊断率(P<0.001),表明X线片联合CT可更好的提升腰椎间盘的诊断也有相关文献称,有作者依据前述特征,结合临床实验室和CT检查对其进行影像学评估,作为临床与X线分期和分级的方法,认为一般骨盆和腰椎平片即可对AS做出肯定的诊断,可靠度不逊于CT扫描。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的价值有研究认为采用X线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符合以下两项即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1)椎体后缘轻度骨质增生或有“磨角”存在;(2)腰椎的生理性侧弯、前凸或变直;(3)腰椎间隙出现变宽或轻度、重度狭窄;(4)相邻椎体面存在明显弧形压迹;(5)椎间孔内出现钙化或钙化影。笔者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X线诊断经验支持这一诊断观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是发生于一侧侧隐窝处,引起一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及麻木,多数使患者痛苦不堪。影像诊断当前正处于螺旋CT及MR为主要手段的时代,普通X线检查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包括我们有些影像诊断医生也忽视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其实普通X线检查查的应用并未减少,它不仅是因为应用简单,X线剂量较低和价格低,而且在诊断上有CT、MR所不具备的优势,并且随着CR及DR的应用,使X线平片进入数字影像的范畴,更提高了X线诊断的功效。

参考文献:[1]曾佳兴,梁斌.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06[2]段红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断[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3]刘东旭.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