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设问点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物理课堂设问点的选择

陈振利

关键词:物理课堂;提问;设问点

作者简介:陈振利,任教于安徽省蒙城八中。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完美、成功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控制课堂秩序和气氛,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增强学生记忆的“催化剂”,其效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设问点的选择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提问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设问点的选择,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物理课堂设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导入新课时设问

新课教学时可利用设问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例如,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笔者这样引入新课:先演示“铁球碰鼻”的实验,即取一个铁球作为摆球,用绳把它悬挂起来,把铁球移离平衡位置,从贴近鼻子处,由静止放开小球,当铁球荡过去又荡回来时十分靠近我的鼻子,却不会碰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铁球荡向教师的鼻子时,教师一点也不怕呢?其中有什么规律吗?这样由问题引入新课,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二、在演示实验时设问

几乎每节物理课都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设问,介绍实验原理,阐述实验思想;在实验中设问,引导学生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在实验后设问,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例如:在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前可这样设问:(1)如何确定一条光线?(2)加一平面镜,如何确定反射光线?在哪边可以找到?(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4)反射角跟入射角有什么关系?在实验中,用一张纸把反射光线挡住,看入射光线是否存在?把入射光线挡住,问反射光线还存在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实验设计上来,从而体会到实验设计的精、巧、美。

实验中在观察基础上的设问使学生明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中先“反”后“入”的原因。

在授“物体不受力怎样运动”内容时,先演示小车从斜面滚下的实验,设问:(1)小车在不同表面上前进的距离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表面更光滑直至没有摩擦呢?

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使自身从本质上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在知识过度处设问

新知识由旧知识发展而来,在新旧知识过度处设问,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解答问题自然迁移,使新课教学顺利展开。

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可以这样设问:(1)家里的台灯是通过改变什么从而改变其亮暗的?(回答:电路中的电流)(2)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不变,可通过改变电阻)(3)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哪种方法最为简便、适用?这样通过层层设问,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对新课题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四、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

由中学生的特点可知,其有意注意不能长时间维持,但在教学的关键处,学生的注意力应高度集中。实践证明,在教学关键处以问开路是召唤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讲“压力与压强”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已明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学生可以通过压力一定时比较受力面积或受力面积一定时比较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时学生已处于“思维疲惫期”,注意力下降。教师可在这时设置疑点、制造矛盾:“大象与正在跳舞的芭蕾舞演员,谁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学生听完后一下子来了兴趣,大部分说:“大象。”接着可追问:“果真如此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于是引出物体的压强公式P=F/S,并依此展开,使教学渐入佳境。

五、在问题的变通处设问

在习题教学中,当问题已得到解决并为学生初步理解后,可以用一题多变或一题多问的方式提问,对原来的问题进行适当拓宽、引申,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继续展开,帮助思维主体对原有模式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达到提高思维深刻性、变通性和灵活性的目的。

例如,一盏电灯在家庭电路上,与开关S闭合时,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接触A、B、C、D时发现A、B、C三点处测电笔氖管发光,D点处测电笔的氖管不发光,则电路中的故障被引起的原因是()。

A.开关S接触不良。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CD导线间有断路。

D.无法确定。

学生做完习题后,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1)在C点氖管发光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是CD间断路?(2)如果用测电笔分别接触A、B、C、D时,结果均发光。又是电路哪一部分出现故障呢?通过层层设问,讨论、解答,不仅让学生在家庭电路故障的认识上进一步深化,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六、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设问

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有时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的难度不相适应造成的,有时则因学生的思维定势受某种旧知识负迁移影响所致。不管什么原因,这些地方一般都是教学难点。学生在此出现错误,教师不必急于去否定,而可布设“陷阱”将错就错,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然后戛然而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深入剖析,拨误反正。实践证明,通过这样正反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学生会对所犯错误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学生在学习“惯性”知识后对物体总有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理解。在解“一人从匀速行驶的船尾竖直跳起,他将落在何处?一部分学生回答落入水中。对此,笔者没有从正面去否定,而是举了这样的例子:我们站在地面上,地球带着我们自西向东高速运动,按照大家的想法,家在西边的同学放学后只要竖直向上跳一下,就可到家啦?待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自己错了后再问:什么是惯性?人跳起前运动状态如何?跳起后怎样?结果如何?这样学生在反思中才真正弄懂惯性的概念。

七、在授课结束时设问

在授课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并设法留下余味,不妨有意创设一个疑问,诱导学生去探索,去复习总结,或要求学生课后进行预习。

例如,学完电流的磁场后,可这样设问:“电”能生“磁”,“磁”能否生“电”呢?从而引导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预习了新知识。

课堂提问首先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进行突破,带动全局。要善于围绕教材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忌不分重点,满堂提问,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做文章。

其次设问要面向大多数同学,以点带面,这样精选提问对象就显的特别重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

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

当自己的答案与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同时,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进行比较思考,进一步分析或进行修正,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明华.课堂提问的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7).

[2]林立平.物理教学中提问的感想[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5).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八中

邮政编码:233500

OntheChoiceofQuestioningPointsinPhysicsTeaching

ChenZhenli

Abstract:Successfulquestioningcannotonlycontrolclassroomorderandatmosphere,butalsomotivat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andlearninglustandcultivatestudents’abilitytounderstandthingsandworkoutproblems.Therefore,teachersshouldmakeacarefulchoiceofquestioningpointssoastoachievesatisfactoryteachingeffects.

Keywords:physicsclassroom;questioning;questioning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