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贾月静

(河北唐县川里镇古道口小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145-01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生时代,可见其对以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同样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也由为重视,因此优化数学课程,使四十五分钟有效并愉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的追求。

关键词:引导学生;素质教育;激发联想;动手操作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生时代,可见其对以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同样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也由为重视,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新世纪下真正的将数学学好,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探索。本文结合教学经验,粗浅一谈。

一、引导学生求知,创设良好氛围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因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情绪尤为重要。如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还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或介绍一位数学家,或出一道趣味数学题或提出一个使学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进入新知的探索学习过程中。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用思考题引路,指导学生学法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经历了老师拟定思考题、师生共同拟定思考题到最后基本上由学生自己独立看课本这三个阶段。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

二、开展素质教育,结合学生特征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极大地改善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时施教。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他的长处促使改变他的短处,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目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等教改试验,以各自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几种教改试验,都注意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激发联想能力,创造想象空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是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

(一)分解、组合。

它是表象活动的开始,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教学义务教材第一册拼组图形,让学生从所给的图形中,剪出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再把这些基本图形拼成教材上的蝴蝶、帆船、汽车、小人图。这里“剪”是表象的分解,“拼”是表象的组合。我们可借助分解与组合的方法,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而表象的丰富性,分解、组合的多样性,正是形象思维丰富和灵活的基础。

(二)类比、联想。

它是形象思维展开的形式,和表象的分解组合紧密相联。类比就是运用事物的相似性比较其异同,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联想是类比的发展。如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通过联想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联想时,学生在头脑中要找出上述几种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这实质上就是先利用表象进行分解,然后再利用表象的组合,把分解出来的异同点进行综合,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

联想是发散式的思维,运用联想可以增强记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1.培养对比联想,训练逆向思维。有些教材内容本身具有可逆性质,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时分析知识的可逆结构,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进行对比联想打基础。

2.诱导接近联想,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义务教材五年制第八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总结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四、学生动手操作,引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也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动手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游戏的方法是:让孩子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1、2、3、4、5、6、7、8、9等数字,0纸板要适当多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作小数点。游戏开始,按需要每人拿一块纸板,举上头顶,连同小数点排成一横行,组成一个小数(熟练后也可组成一整数),让全体同学读出这个数。然后由老师或学生干部发令:“这个数扩大100倍!”(也可说乘以100),于是拿小数点的同学开始移动,他向右移动两个位子,刚才的数起了变化,全体同学再齐读这个变化了的小数。如果移动后,遇上整数部分的最高位或小数末尾是“0”,拿“0”牌的同学要把牌放下,表示去掉“0”;如果遇上数位不够,拿“0”牌的同学要凑上去,以表示补上“0”。这样扩大、缩小反复做几次,同学们不但能熟悉小数扩大、缩小时小数点的不同移法,还能掌握小数中的“0”哪些该去掉,哪些不该去掉,什么时候又该补上“0”。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素质的教育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