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电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3

《荧光灯电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潘宇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潘宇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366.84【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71-02

一、前言

由于荧光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荧光灯电路是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电路。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达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抽象,启辉器、镇流器、电容等元件的作用难以理解,且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安装电路,达到岗位的能力要求。对于目前的中职生来说,理论知识较薄弱和理解分析能力较差,学习缺少主动性,但好奇心强,对具体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和实践操作。针对这样的学生现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一般是先理论,后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课堂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内容的讲解常常是“空”而“虚”,难以让学生消化和吸收。授课教师则经常重复一些机械动作,实验内容多是简单验证理论结果,很少能引发学生对理论本身更深层的思考,教学的目标脱离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欠佳,难以达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如果在此课的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与基本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多功能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适用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荧光灯电路》恰好具有这样的特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应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首先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其次还要是“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也就是应具备教师的“三术”,即学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高超的技能)、艺术(较强的表现手法和管理能力);二硬件设施要齐全,教学场地应具备进行理论教学的设施(多媒体演示)及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操作训练岗位所需的多功能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教学器材应具有多媒体设备、实训设备和工具等;三是软件设施方面,应有PPT和Flash等多媒体演示课件。

三、《荧光灯电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本次课为四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认识荧光灯电路,绘制电路原理图。

展示一块安装完整的荧光灯电路板(通电发光),让学生了解荧光灯电路的组成,并认识电路符号;根据电路板尝试画出电路原理图;然后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路连接及绘制原理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技能练兵(安装荧光灯电路)。

以竞赛的形式,学生分组合作安装电路。采用多媒体播放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操作细节的处理方法。

(三)探究电路。

1.启辉器:探究一,荧光灯发光时,将启辉器取下,荧光灯是否仍发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究二,将荧光灯关掉,在没有启辉器的情况下接通电源,荧光灯是否发光?多媒体播放启辉器工作过程视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家里的启辉器坏了,又没有多余的启辉器,该采用怎样的应急措施呢?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2.镇流器:探究三,取下镇流器后,用电阻代替,荧光灯电路能否正常启动发光?为什么?探究四,点亮灯管的电压为400-600V,而电源电压为220V,在启动过程中什么元件起作用?探究五,荧光灯发光时,测量灯管两端的电压。设问:为什么灯管两端的电压不是220V?什么元件起作用?教师引导,根据自感原理,镇流器产生启动电压400-600V;当正常发光时,起到降压限流的作用。

3.归纳电路原理:利用多媒体播放工作过程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出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实战演练,提升技能。

1.检验理论:通过设计有梯度的抢答题,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岗位实战:在模拟房间的实训室里,让学生自行设计,布线安装电路,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评价。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设计学习评价表,评价内容及标准:基础知识应用;导线横平竖直,长短适宜;导线绝缘层去除长度适中,无线芯外露;元件无损坏,导线无损伤;线头顺时针弯成羊眼圈,各连接处牢固;无连线错误,无短路或漏电现象,荧光灯能正常发光;安全文明操作,团结协助,工具摆放整齐,工位干净整洁。安排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依据评价内容及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实践做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本次课从教学效果来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电路原理,理解元件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达到了电工作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四、《荧光灯电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究

本次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认识电路、安装电路、探究电路与实战演练四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轻松的做,快乐的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实物引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电路实物及实物图,然后和电路符号比对,有助于学生掌握荧光灯电路的组成结构。学生通过自主绘制原理图,提高绘制原理图的能力,从而掌握电路的连接结构。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授课,让学生先认识电路图,然后再连接,那么会产生一种“虚”的认识,这不符合中职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很容易认识电路,绘制出电路图,进一步掌握电路的连接结构,为下步的实践安装电路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动手实践,掌握专业技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掌握了电路的结构后,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安装电路,学生通过实践训练,进一步加深认识了电路的结构,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学生通过这样的认识与实践操作过程,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在学生了解了启辉器的作用后,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如何实践应用启辉器,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动手实践,积极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现场演示实验,融入实践应用,加深对启辉器作用的理解,让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理论服务于实践,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从理论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实践中掌握技能和知识。

3.利用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的辅助教学。

本次课将电路的仿真过程及相关知识的视频和图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启辉器、镇流器的作用采用FLASH制作动画演示,以此突破难点,再通过两层探究,学生就能领悟出启辉器的作用。采用FLASH制作动画演示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归纳总结出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荧光灯电路原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如果以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学生往往一知半解,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易于掌握电路原理,思路清晰,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理解透彻,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

4.实战演练,提升岗位能力。

本次课的实战演练采用模拟房间的实训室,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仿真的工作环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传统的教学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原理并能正确安装电路而已,忽略了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不能立即上岗,脱离了职业教育的能力目标。那么,在经过了实战演练后,能让学生进行实战的岗位训练,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此达到电工作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要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起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加深对学习的体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考核的内容有基础知识应用、实践操作、职业素养三方面,基础知识的应用考核占20%,实践操作的考核占60%,职业素养的考核占20%,强调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本次课通过设计有梯度的抢答题,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在抢答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挑战的快乐,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实践操作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然后由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授课教师点评。进一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的一些注意事项

由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在课堂组织中与传统的理论教学和纯粹的实践教学不一样。经过实践,我们应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次课的教学完全按照企业模式实行,即上下课整队、清点人数、训导;要求师生只要进入实训室必须穿实训服装;在实训过程中贯彻“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制度;职业素质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中体现,并纳入考核标准。特别是清洁方面要纳入每个课题的评分标准中,对于学生个人工位的卫生评分由小组长和老师共同进行,要求学生做完以后必须整理好工具与工位卫生,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模拟企业生产模式,培养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理念,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二)言传身教,规范操作。

“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要能进行专业的操作指导和演示。比如设计布线、安装相线、安装熔断器、连接线头的操作等等,老师都要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时,老师要认真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把问题给予解决,必要时进行逐个指导纠正。

其次要注意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爱护各种实训设备。各类工具、仪器要爱护使用,按照规范步骤操作,防止学生损坏电源线导致短路触电等。

(三)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共同进步。

中职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缺乏协作的精神。如何让学生具备协作的精神,达到共同进步呢?

本次课,把全班学生分成9组,每组4人,安排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组,让学生形成一种互帮互学、乐于参与的学习氛围。同时以小组分工合作和竞赛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

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通过组内理论知识较丰富和操作技能较扎实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进行演示操作和指点,耳濡目染,达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祥富、邓朝平主编,《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章振周主编,《电工基础(任务驱动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

3、李雄杰主编,《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