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微课教学的核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问题,微课教学的核心

陈克伟

——记我在微课实验中的探索

陈克伟山东省莱芜市口镇初级中学271100

微课引入前的预习现状:预习是《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课前独立的探究活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的教学形式下,预习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教师有意无意的预习提示下,学生的预习中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预习要求不具体,导致预习不到位。有的老师布置作业时,只说:“今天晚上预习×××内容。”学生就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导致预习不到位。

2.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凡事得有法,有路可循,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3.预习得不到落实。晚上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积极探寻各种教学方法。13年暑假,我们接触到了杜厅长关于数学微课的报告,立刻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寻找已久的提高预习质量的法宝。后来更发现微课教学是对现在课堂教学的颠覆,无论是从教学流程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逆转,实在是名符其实的翻转课堂。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使用,我们对微课教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应用方法。在微课教学中老师由知识的复述者、作业的批改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效果的监测者和个性化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欣赏者和激励者。

老师将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即:不是给学生一条鱼,而是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培养学生愿意捕鱼、喜欢捕鱼的态度和兴趣。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鉴于尽量节约课上时间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两个方面的考量,因为微课视频有专家教师对本节课的引领和细致的讲解,老师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二、我们将通过微课的引领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放在了课下,课上时间分成五块

1.三人小组交流。

(1)每组三个同学中的B类同学讲解预习收获,A类同学补充,在此过程中C类同学用心与自己预习的成果进行对正,同时记录并尝试记忆下来。不知道的记到书上问老师。

(2)就自己在自主预习和刚才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三人小组和九人大组内讨论、解惑。

(3)A类同学出题考C类同学,若不会,B类帮助解答后再由C类重复。

2.教师检查预习效果。提问的问题是微课上讲过的知识或知识的简单应用,提问的对象主要是C类同学。

3.针对学生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此外,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微课知识,将微课知识与本节课标和本地市中考出题特点进行比较,在这一环节内也应查缺补漏,给学生补充讲解。

4.学生当堂训练环节。A、B两类同学完成微课上三部分所有题目;C类同学只做练习一、练习二。对个别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认真做好拓展性题目外,积极参与讨论,包括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发表自己学习的体会。必要时,老师也可以为这些学生准备一份另外的练习。

5.学生做题时教师时刻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止学生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并通过《学习状况表》上反馈的信息,对学生出错多的题,及时当堂讲解。

仔细分析这五个环节,我发现教师的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收集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进行的。教师的指导者作用在这两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出来。我认为能否抓住课堂的脉搏,能否让课堂的每一分钟更有效率,就是看教师在这两个方面做得好不好。他是在微课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好了就能纲举目张。

(1)问题的收集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①问题的最初来源是教师根据课标对微课视频的补充,和在备课时猜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②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将不明白的知识点,不会的题目填写在《求助卡》上,课代表课前收齐交上,教师利用课堂第一环节“小组活动”的时间把它分类,做到心中有数。

③课上小组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组长觉得自己讲不清楚需要由老师帮忙的问题,在第一环节后由组长提出。

④老师要在学生学习的期间,关注学生在讨论区的请教与交流。

⑤通过微课平台自带的《学习状况表》,掌握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2)问题的解决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①求助卡上的普通难度题,在第二环节提问C类同学时使用。

②组长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题,一般由其他组回答,价值高的老师课上精讲。

③《学习状况表》上学生练习准确率低的知识点和学生在讨论区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讨论区做一些指导工作,较为特殊的,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下。

④老师要在统读全章教材基础上,对其中的难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事先准备一些短小、精辟的分析,必要时在平台上发表,让教师的讨论空间,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