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分析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 3

错误分析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苏妍(唐山学院外语系,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错误分析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探索英语教学规律和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进而不断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正确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对不同的错误要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与纠正,同时还要对学生因势利导。

关键词:错误;错误分析;英语教学

1错误分析理论概述

1.1错误分析的起源

错误分析理论(erroranalysis)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C·Frices和R·Lado等一些美国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家提出了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analysis)。他们认为:通过对学习者的母语(mothertongue)和目的语(targetlanguage)对比研究,可以预见学习者在学习该目的语中可能会犯的错误,从而可以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错误的发生。但是,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对比分析理论由于只重视语言学习的环境而忽略了语言学习者,它在预测学习者错误方面的局限性也逐渐的暴露了出来。比如:学习者在母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结构不同的地方不一定就会出错。而在两种语言相同或者相近的地方反而会犯错误。为了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以确定其错误的来源,为教学过程中消除这些错误提供依据,一种分析语言错误的新理论“错误分析理论”产生了。错误分析理论反其道而行之,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语言学习者的身上,弥补了对比分析理论的不足,同时也充实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1.2错误分析的意义

错误分析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学习者接受了大量语言信息的输入,然后对这些新信息进行加工和消化,最终把学到的一部分知识变成了自己的技能。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犯些错误是难免的同时也是正常的,因为正是这些错误表明了他们在努力的学习和使用所学的语言。Gaies认为:在过去的五十年中,错误被看作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窗口。错误被看作是学习者语言知识内化的明显反映。习得第二语言不可避免要出现错误,其实,对于一些人来说,错误是语言习得的最好证据。

其次,对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教师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发现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从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Johansson认为:“学习者的错误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其外语能力的证据。我们还可以获得有关学习者在不同的阶段所出现的困难的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对课程计划和教材建设来说是很重要的。”

Corder是错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他认为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了解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熟悉的程度。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哪个水平,还剩下多少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第二,了解外语学习者是如何学习外语的。外语教学研究者能从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中得到如何学习和习得语言的证据,了解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第三,错误分析对于外语学习者本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可以认为,犯错误是学习者为了习得语言而使用的一种学习手段,它是一种学习者用来检验其对所学语言本质认识正确与否并做出假设的一种方法。

1.3错误的分类

因为外语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所以外语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学者都对错误进行了分类:其中影响较大的是Corder,他将错误分为三类:形成系统前的错误(pre-systematicerrors),系统的语言错误(systematicerrors)和形成系统后的错误(post-systematicerrors)。另外,Burt和Kiparsky把错误分为两类:全局性错误(globalerrors)和局部性错误(localerrors)。Slinker将错误分为五类:迁移错误,目标语规则过度概括错误,语言学习策略错误,教学迁移错误和交际策略错误。

1.4错误产生的原因

1.4.1语际语言错误(interlingualerrors)

语际语言错误是由于学习者把本族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带到了目的语的学习和运用中所造成的。这类语言错误是语言的负迁移(negativelanguagetransfer),也就是受学习者母语的干扰所产生的语言错误。例如,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母语的干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词汇方面:thepublicmedicalfare(正确的说法:thefreemedicalfare)

(2)在语法方面:Iverymuchmissyou(正确的说法:Imissyouverymuch)

(3)在文化方面:由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风俗习惯不懂或者了解的较少,在使用目的语时套用母语的文化习惯就会产生语言错误。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的“Haveyouhadyourdinner?”对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就完全不适用。

1.4.2语内语言错误(intralingualerrors)

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一般是对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不断的概括,进而得出规则的过程。语内语言错误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则理解不全面或者理解错误所造成的。由于学生对英语的认识仍然有限,当他们对英语规则过度概况或者概况不够时,常常会受到语内干扰而发生语内语言错误。例如:由于过度概括work,play,want等动词变成过去式是直接在词尾加ed形式,学生就将动词go,do,buy等写成了goed,doed,buyed等。

1.4.3其它方面的语言错误(othererrors)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由于受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或者学习态度,心情紧张激动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上可能会出现口误,笔误或者辞不达意等一些语言错误。例如:有的学习者在口语表达中出现了“Heismysister”的错误。此外,不当的教学或者过分的强调某条语法规则的结构操练也会引发学生犯一些语言错误。例如:教师在讲解英语被动语态时列举了很多例子:“Iwasaskedtostandup,”“Sheisgivenagift,”“Thetreewascutdown。”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印象,那就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用被动语态。因此,学生就会犯这样的语言错误:“Anaccidentwashappenedyesterday,”“Thesoupistasteddelicious。”

2错误分析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1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在进行口语或者写作表达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对于学习者的这些语言错误,教师的传统做法是“有错必纠”,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的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对学生语言错误的更正和讲评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种对待学生语言错误的方法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它会使学生产生怕犯错误的心理,不敢大胆尝试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且还会严重的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用语言学家Dulay和Burt曾经说过:“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不应过分挑剔,而是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教师应告诫学生:错误的出现是英语学习前进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减少语言错误的产生。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

2.2区分对待不同类型的语言错误

2.2.1区分语言行为错误和语言能力错误

语言行为错误(performanceerrors)指的是学习者由于紧张,粗心,疲劳,激动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说话或写作中所犯的语言差错,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口误”或“笔误”。这种语言错误是偶然的,并且不是反复性的,是学习者没有正确的使用已知的语言系统而造成的。这类错误是没有规律的,常常可以由学生自己发觉并改正。

语言能力错误(competenceerrors)是由于学习者还没有完全掌握所学语言的体系和规律而出现了系统上的差错。这类语言错误会在学习和应用语言时反复的出现,并且反映出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种错误一般不能由学习者自己发现和改正,应该由教师及时的给学生予以纠正。

2.2.2区分全局性错误(globalerrors)和局部性错误(localerrors)

Burt和Kiparsky从语言的可理解性角度把错误分为两类:全局性错误(globalerrors)和局部性错误(localerrors)。全局性错误是指语言违反了有关句子的整体结构,从而影响了整个句子整体意义的理解(如:错用或者漏用连词,主要词组语序颠倒等)。局部性错误指的是对从句或者短语等一部分句子的意义的理解有影响的错误(如:错用或漏用某一动词或名词的词尾形式,冠词或助动词的错用或滥用等),但是这种影响常常不会妨碍正常的交际行为。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那就是只要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语言形式结构有偏误或用词造句不符合规则,教师就会一概而论的加以指出和更正。其实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有区别的对待全局性错误和局部性错误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目的语进行实践交流,不要怕犯语言错误。并且,教师还应对那些不会造成交际过程中断或者误解的局部性错误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指出和纠正,这样就能防止打击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积极性。Burt和Kiparsky也说过:“全局性的错误,即第二语言习得者普遍犯的并对交际造成很大干扰的错误,应该予以重视。局部的错误,随着语言学习的发展自然会逐渐解决。”

2.3错误纠正的方法和策略

根据主体的不同,错误纠正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的类别:

2.3.1教师纠错

教师在纠错时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纠错策略。另外,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尽量创造一种平等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以便减少或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还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纠正错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和教学进度。

2.3.2学生自我纠错

当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其错误,而是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并适当的加以提醒,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不伤自尊的基础上自我纠正错误。这样的纠错过程也能够使学生对与所犯错误相关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2.3.3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相互之间进行错误纠正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纠错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思考,聆听并与同学交流的机会,从而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

总结

错误分析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正确的掌握和运用这一手段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依赖于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了解。外语习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而错误分析理论正是通过分析外语学习者所出现的语言错误,来揭示和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规律。错误分析理论一方面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另一方面,错误分析理论可以督促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手段,从而全面的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赤兴跃.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

[3]牟金江.语言错误分类及其纠错策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4]王向东.错误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凉山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