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桂珍

青岛市黄岛区黄山中心幼儿园266000相桂珍

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此时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强调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不愿理解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

一、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原因

小班幼儿刚入园那段时间,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情况:老师刚把玩具放在桌上,有的孩子就马上揽在自已怀中,不给别的小朋友玩;还有的孩子情愿自已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给其他小朋友玩。户外活动时,有的孩子占着自己喜欢秋千一直不让给别的同伴玩,根本不理会你的游戏规则等。造成幼儿不与同伴分享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初入集体,幼儿的分享观念还没有形成。他们在家庭中都是宝贝,长辈们好吃的好玩的都先让给孩子,他们认为家里的物品都是我的,我想怎么样玩就怎么样玩,在他们心中根本没有“朋友”,来到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伙伴,他们还没有学会交往,所以不能把班上的伙伴当成“朋友”,理所当然的出现了独占玩具的情景。

二是迈出家庭,个别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幼儿形成不能分享意识。如有的家长叮嘱幼儿,“漂亮小汽车让小朋友会玩坏的”;“爸爸说了,奥特曼让小朋友玩坏了,他就不给我买新玩具了”,耳闻目染,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玩具不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三是面对同伴,缺乏交往分享技能。在与小朋友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分享,例如交流、协商、沟通的交往能力,也就没有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方法与策略

三岁是孩子成长非常关键的时期,俗语讲:“从小看苗,三岁知老”。这句话深刻指出了三岁左右这一时期对人的一生,尤其是对健康的心理和良好性格的形成的作用。所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也是最佳的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据《指南》精神和我们的园本教研专题研究,我们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归纳总结了的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

(一)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鼓励表扬与榜样表率法。教师随时观察到的好的分享行为及时表扬鼓励。例如:洋洋小朋友今天带来了一个玩具,他主动让给别的小伙们玩玩,这时候老师在集体谈话时:请洋洋小朋友说说你今天高兴吗?你看因为你把玩具分给小伙伴玩,所以你们在一起才玩得这么开心,你真了不起!”类似的情景发生后,如果老师都能注意及时强化,幼儿在今后就会逐渐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但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强化时要重点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本人,这样幼儿才能产生积极的分享行为。

2、环境教育法。创设环境时布置一些小朋友分享礼物玩具等图片、故事、歌曲等,例如看图讲述《孔融让梨》、故事《金色的房子》;音乐区中播放《李小多分果果》的歌曲,通过环境使幼儿形成好东西应该相互分享的意识。

3、个案追踪跟进法;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幼儿进行个案跟踪研究,从“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4、家园共育法。幼儿好的习惯和好的行为必须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做到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一致性。

为了提高家长对幼儿分享教育的意义的认识,邀请专家、教授为家长举办讲座,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园教育一致。充分发挥《幼儿成长档案》的作用,利用表格记录幼儿的分享行为,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利用“家庭育儿经验交流会”,探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难点和途径。班级积极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如“家园同乐运动会”、“快乐郊游”等,为家庭之间的分享、幼儿之间的分享搭建平台,通过交流、比较、互动、学习、模仿,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

(二)分享行为的培养中注重了以下策略:

1.建立起分享意识,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幼教专家认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要受到他们主观行为规则的影响。凡是有亲社会观念的幼儿,其亲社会行为就果断,比如在食物分享中,主动分享的幼儿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谦让”、“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给小朋友吃东西是好孩子”等观念下进行的。当幼儿自身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分享观念时,其分享行为就显得很犹豫。如有的幼儿,常常以“这是我的”、“是老师给我的,你自己去要”等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说明幼儿的分享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分享观念并注意其与分享行为的一致性发展。具体运用表演游戏中角色扮演,如《金色的房子》《小铃铛》等,通过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懂得只有和小伙伴分享才会变得开心快乐。再如生活教育(把分享教育融入幼儿的具体生活中)等多种策略,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与合作精神。

2.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养成乐意分享的良好习惯

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通过强化而得到有效巩固的。当幼儿由于分享而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之后,他们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的自我奖励倾向。如认为“给他玩我的小熊,我是个乖孩子”。安鲁弗德的研究指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得到称赞和表扬后,这种奖励的机制就内化了。当他们再与人分享的时候,自己会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这会使他们持久地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可见,在幼儿教育中,成人要注意对幼儿表现出的分享行为进行强化。

对幼儿分享行为进行强化得几种方式:在运用言语强化时,成人的言语要丰富、具体,如“你能把好吃的带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真大方!”而不是只用简单的“你真棒”来敷衍孩子。教师、家长还可以多运用一些肢体言语和表情、眼神来表示对幼儿的赞赏和肯定,如点头、微笑、鼓掌、翘大拇指等等。班级设“明星宝宝”专栏,当某个幼儿表现出分享行为后,教师运用五角星、小红旗、小红花等来奖励幼儿的分享行为。这也是当前幼儿行为训练中运用比较普遍、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