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9-19
/ 2

浅谈中小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

李大平

摘要:结合设计的校园公共空间,从环境心理学、学生心理及校园公共空间三者关系,针对校园公共空间现状,并结合学校功能分析得出结论:公共空间作为学校环境,它对学生心理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创造三类校园公共空间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校

前言

公共空间的特点是其公众性、共享性强,凡是在人类聚居的地方都要求有一定的公共空间,聚集性越强,对公共空间的要求越高。学校是学生及教师聚集的地方,人口密度很高,因而公共空间在校园整体规划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规划方式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的矛盾,过于注重实质的空间架构。条块状的建筑和整齐的道路网分割着校园空间,主要车行道穿越教学区或与教学楼平行布置;交通组织功能单纯;缺少人情味和有序的人行组织。

美好的环境首先应与人的心理需求相契合。中小学生开朗活跃、充满创造想象激情。活跃的思维使他们渴求跌宕起伏的变幻,单一呆板的空间格局,虽然能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却难以满足学生们心理上的热切渴望。因此,美好的校园环境空间应层次丰富、形式多变。

1环境心理学、学生心理及校园公共空间

1.1环境对于人心理的影响以及反馈对人情绪的感染,都会产生物质的效应。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在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下,无疑会更多的诱发思想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这对教学、科研的作用虽是无形的,但肯定是有效的。现代的校园的环境设计,应立足于创造优美高雅有文化的校园环境,以适应人的精神需要,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如立体绿化、室外美术、雕塑以及精心设计的叠石、草坪、流水、花丛、石灯及小建筑等,在这极富高雅格调、传统与现代交融、给人以美之享受的校园中,师生智慧之火花怎能不奔放呢?

1.2校园公共空间与学生心理:学校中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外,大量的研讨、广泛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各种研讨和交流,可以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也可以是无计划、无组织的,但往往是后者对参与者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更加有效。为此需要创造一个能适应并满足师生们灵活、自由的交流的空间。如在室内外设置各种适合于师生停留、小憩、谈话的场所、空间、角落,并放置一些桌椅板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放置自动售货机或小买部、咖啡屋。这种良好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各种信息、情报、知识相互的交流、传递、碰撞和智慧的升华。

2校园公共空间现状

2.1公共空间缺失

大多数中小学校校园规划对公共空间的处理主要表现为在主入口处开辟较宽阔的广场,广场居中矗立有塑像,这种形式的公共空间对我们来讲最熟悉,它以自己明确的主题性和强烈的标识性使每一位学生难以忘怀,大门、入口广场、塑像,几乎成了我国学校的标志。遗憾的是,众多学校校园除了主入口广场外,内部公共空间处理的却比较潦草,规划者考虑的更多的是实体建筑的布局,功能建筑被放在首位考虑,而公共空间在校园规划中的地位没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校园内部公共空间要么景观单调、呆板,要么场地狭小局促,有些学校因为用地紧张甚至内部几乎极少公共空间,没能注意公共氛围的营造。

2.2“失落的空间”过多

其特点是:设计者原本试图营造空间的某种氛围,希望人们认可,结果却事与愿违,营造出的空间并不能吸引人,场地被白白浪费。校园内失落的空间有多种:其一是尺度非人性化,如在狭小的场地上设置公众性强的空间,这种小尺度空间使人局促不安,当其尺度小于人心理安全与隐秘底线时,该空间就丧失了应有的意义;其二是非文化空间,如制作拙劣的雕塑、长廊等;其三是矛盾空间,如在人流密集的路侧制造幽静空间,在“众目睽睽”下制造私密空间等。

2.3公共空间不适应

即原有的公共空间难以适应如今丰富多彩的当代校园生活,例如,当代校园生活丰富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量猛增,在校内一些重要的交通路段或建筑入口,商家的广告及各式海报铺天盖地,而由于当初规划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这些路段或入口的交通功能,忽略了信息功能,没有预留驻足观看的空间,至使通行的人流与观看的人群发生干扰,这使信息发布的效果大打折扣。公共空间的不适应成为校园生活丰富性的羁绊。

3创造优秀公共空间,关爱学生心灵

3.1创造向心空间,形成聚集力

友好协作、团结向上应是学生们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这种素质的最合适的生存环境就是向心空间。向心空间是具有一定围合性的大尺度空间,其意向性较强,有利于团体精神的形成,同时大空间开阔的地界和良好的背景有利于展示,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心理愿望,此时开阔的向心公共空间已不仅仅是物质平台,而且上升为生活舞台。但向心空间的围合不可过度,过度围合的空间会显得呆板和禁锢,既围合又有外延性才是有生命力的向心空间。

3.2创造交往文化空间

空间是交往的物质基础,交往空间的关键在于其文化性,交往空间的空气中应渗透文化气息,交往空间不同于向心空间,它未必需要很大面积,它可以是外部空间,也可是建筑物内部的厅、堂,甚至是扩大了的走道、转

角,文化空间能为学生创造可信赖的感情交流场所,学生可以从容地、长时间地在这里停、留、坐、聊天而不妨碍他人同时也不受他人干扰,所以学生喜欢到这里来。

3.3创造心灵空间

心灵空间形式多样,它未必需要围合,也未必需要大空间,它可以是校园一隅,也可以是林荫小路,心灵空间在于环境的优美与静谧。学生离开母校后的美好回忆往往是,树下或草坪上捧卷阅读,台阶上的阳光沐浴,湖畔林荫的长谈等。在实际设计中,常采用中国传统园林式的布局,道路自由曲折,建筑布局顺应道路,空间态势与建筑迥异,其亲切、恬静、轻松的氛围给紧张学习过后渴望得到放松的学生们带来充分的心理满足。

结束语

美好的校园环境应具备三个主要功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

最后要指出的是,公共空间仅是校园整体规划众多内容中的一个,一个好的校园规划,要做的绝不仅仅限于公共空间,但优秀的公共空间却可以成为校园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闪光点。教学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两者功能不同,性格各异,但都不失为良好的交往空间,可谓各得其所。二者的结合应做到情理相依,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校区层次丰富、格调高雅的和谐的校园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