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引导学生严谨思考课堂实例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高中数学引导学生严谨思考课堂实例反思

吴瑜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563000

摘要:很多高中生只顾做题,把教材扔一边,不重视教材中定义与概念的理解,导致解题思维不严谨,书写表达不规范。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严谨思考做一些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定义概念严谨思考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到目前“核心素养”的提出,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角色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高效,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就会导致课堂不能达到传统讲授知识的效果。目前高中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思维方式不严谨,解决问题带有主观经验性,书写表达漏洞百出,本文通过几个实例就高中数学课堂怎样引导学生严谨思考进行分析。

实例1:学生初进高一,学习了函数的几个重要概念,如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区间DI,任意x1,x2∈D,若x1<x2,都有f(x1)<f(x2)(f(x1)>f(x2)),则称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减函数)”。定义明确了函数的单调性是定义在区间上的性质,同时用数学符号刻画了“增”“减”,大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强调下关注了函数的“增”“减”,而没有真正把握定义的全面内涵,所以学生弄不清楚:x1,x2∈(1,2)∪(3,4),x1<x2,都有f(x1)<f(x2),但不能说f(x)在(1,2)∪(3,4)上是增函数的事实,就会有学生的书写出现错误表达,如:f(x)在(-1,0)∪(1,2)上是增函数;f(x)是减(增)函数。

实例2:同课异构教学探讨研究课堂上,教师讲授课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紧扣基本不等式应用的三个关键点:“一正,二定,三相等”设置例题,例题的选取层层递进,设置恰当。有一个例题的分析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

例题:x,y>0,且x+2y=3,求xy的最大值。

正解:xy=x·2y≤()2,所以xy≤,当且仅当x=2y,即x=,y=时取等号,所以xy的最大值是。

部分学生解题如下:由基本不等式有xy≤()2,当且仅当x=y,即x=1,y=1时取等号,所以xy的最大值是()2=1,学生认为解法符合了“一正,二定,三相等”,并不知道错在哪里。

解释这一错误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回归定义,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有函数最值的定义:“函数f(x)的定义域为I,若f(x)≥Mf(x)≤M,且存在x0∈I,使f(x0)=M,则称M是f(x)的最小值(最大值)。”定义中f(x)是变量,M是与x无关的常量。“一正,二定,三相等”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定义的理解来总结,学生的做法错在脱离定义,机械模仿“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结果。

实例3:几何概型题例:在半径为1的圆O上随机取两点,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3的概率。学生做法1:随机两点为A、B,指定A点,B点在圆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使AB大于3的B点1运动的轨迹占整个圆弧的,所以所求概率为。做法2:用一直线从圆O的底端沿着一直径运动到圆O的顶端,直线与圆O交于A、B两点,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时,|AB|>3,所以所求概率是。做法3:在圆O上任取两点A、B,弦长|AB|的取值区间为[0,2],所以所求概率为。3种做法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其对错,原因在于对教材概念理解不到位。

几何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

P(A)=,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教材,认真理解基本事件的含义。这道题目的3种解法,第2、3种解法是错误的,第1种解法结果没有问题,但对于学生认识几何概型之基本事件并没有一点作用,看似简单,实际解法略显牵强(任取两点,限定了点A,基本事件有变化)。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严谨思考呢?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137页上有一个实例:

“例题2: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

书解:设送报人到达的时间为x,父亲离开家的时间为y,(x,y)可以看成平面中的点。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Ω={x,y}|6.5≤x≤7.5,7≤x≤8},这是一个正方形区域,面积为SΩ=1×1=1,事件A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所构成的区域为A={(x,y)|y≥x,6.5≤x≤7.5,7≤x≤8},(图略)面积SA=1-××=,所以P(A)==”。

本题与课本例题本质上是一样的,可引导学生这样解答:记圆的12点位对应的点为点O,则圆周上任意一点P,与点O逆时针到点P的弧长一一对应,点A、B分别对应弧长x,y,则x,y∈[0,2π],所以实验结果构成的区域Ω={(x,y)|0≤x≤2π,0≤y≤2π},区域面积SΩ=2π×2π=4π2,记事件M:“在圆周上任取两点,连线弦长大于3”,则所构成的区域M={(x,y)|<|y-x|<,x,y∈[0,2π]},面积SM=2×(×-×)=,所以所求概率P(M)==。这样的解答真正做到了严谨、清楚,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怎样严谨分析解决问题。

基于上面三个实例,要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思考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就应该紧抓数学基本定义、概念,抓住本质,紧扣教材,以不变应万变。严谨的思维方式方能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