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开颅加天幕切开术用于创伤性脑疝手术中的手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大骨瓣开颅加天幕切开术用于创伤性脑疝手术中的手术分析

祝启海

祝启海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焦作454001)

【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脑疝采用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脑疝患者6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2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天幕切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创伤性脑疝采用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脑疝;大骨瓣开颅术;天幕切开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14-02

创伤性脑疝是临床神经科常见危急重症,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一旦治疗不及时,患者神经可能会由于缺血时间过长而发生萎缩软化、变性或坏死,恢复无望[2],故患者需及早接受临床治疗,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研究创伤性脑疝的最佳手术方法,我院选取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脑疝患中任意选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合并有呕吐、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等症状,均符合创伤性脑疝的临床诊断标准[3],经颅脑CT和MRI检查确诊;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7.1±4.6)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7.7±4.9)岁;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后即刻送往手术室,均行常规全麻。于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天幕切开术治疗:于耳屏前颧弓上方1㎝位置作切口,沿后上方顺耳廓至顶骨部位;顺着前正中线旁侧2.5㎝部位向前侧延伸至前额发际内侧;对骨瓣进行游离,最大限度地向下咬低颞骨和蝶骨嵴,充分显露颞窝及蝶骨平台;彻底清除枕骨、顶骨、颞骨与额硬膜下的血肿以及由于挫裂伤丧失活性的脑组织和脑内血肿。由于患者脑组织塌陷之后,小脑幕裂孔缘暴露,天幕内侧区域和中间区域存在较少静脉窦,故选此部位行天幕切开术:医师于直视下使用微型直角钩将天幕缘挑起并切开2cm~3cm左右切口,注意止血,可见到脑脊液外溢,通过脑绵保护,能够将脑脊液吸尽。对照组患者仅单纯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死亡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

根据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制定本次研究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恢复良好:术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存在较轻微缺陷[4];轻度残疾:术后患者残疾但可独立生活,可在保护下工作;重度残疾:术后患者意识清醒,机体残疾,日常生活需他人照料;植物生存:术后患者仅有最小反应,随着其睡眠周期可睁开眼睛等;死亡:死亡。

1.5统计学分析

记录并整理本次研究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展开分析,计数数据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和死亡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死亡率,观察组患者中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患者中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一般来说,脑疝是临床中颅脑受伤患者颅内压增高的一种严重后果,主要是指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出脑部自身代偿能力,导致脑组织由压力高的部位转移向压力低的部位,使得脑干、脑血管和脑神经受到压迫,引起脑干损伤和脑脊液循环通道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反应。创伤性脑疝是临床中脑疝的一种,患者受伤原因多为外伤性因素,如强烈撞击、高空跌落、交通事故等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脑部,由外伤导致脑部水肿、颅内血肿或硬膜外血肿和脑内血肿等,可造成局部脑组织受压,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脑干严重性损伤或脑梗死,患者死亡率高。

临床治疗创伤性脑疝多采用手术疗法,目前各大医院应用较多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大骨瓣开颅术和天幕切开术等,但是多项临床资料显示大骨瓣开颅术+血肿清除术治疗创伤性脑疝,虽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但是脑疝复位力量较弱,一旦疝回位不及时,易导致脑基底池闭锁,中脑和大脑后动脉受压,可出现梗死,威胁患者生命。若在此基础上采用天幕切开术治疗,可快速、有效解除大脑后动脉所受压力,避免大脑后动脉出现闭塞,进而改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临床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创伤性脑疝的手术方法,提高患者存活率,我院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展开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采用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治疗创伤性脑疝,患者存活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小进,许转正,杨盼勇.后低位大骨瓣控压术治疗创伤性脑疝65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5):4671-4673.

[2]刘锦平.术前锥或钻颅减压救治创伤性脑疝32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02):174-176.

[3]向明俊,李俊清,杨承勇等.创伤性脑疝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09):891-893.

[4]钟俊贤.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在创伤性脑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0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