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策略

王振青

安丘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王振青

近年来,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以丰富的活动资源为依托,以众多接地气的活动项目为载体,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但由于实践基地建设和课程改革基本同步进行,缺少教育实践的有效积累,没有传统的经验可循,各地实践基地课程在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对此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建设带有地域特色、时代科技特色的实践基地课程体系。

在基地课程建设初期应结合中小学校内综合课程的开设情况,整体规划,形成对校内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补充。避免盲目模仿知名度大基地的课程模块,避免课程体系的贪大求全,避免课程设置零散和无目的性,从而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争取独一无二。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我们特色课程开发的资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基地内外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并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学目标,采用“立足基地,走出基地”的素质教育资源整合开发模式,使课程设置的多元化,进而丰富起来,这样有助于形成自已的课程特色,并最终形成清晰而完备的课程体系。如安丘市青少年实践基地位于安丘的农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农科条件,结合安丘著名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手、脑、知、身、心、家、国”七大特色课程体系。

2、开阔视野,课程设置注重科技前沿,让学生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

课程设计不应只局限在本区域内,视野要更开阔一些,要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的眼光,注意时代性、科技性,科技前沿内容应占有重要的比重,例如编程思维课、虚拟体验课、人工智能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所谓的科技前沿也没有多么神秘,自己也可以参与到这些领域的创新中去。

二、课程设置和执行尊重个性,让学生感受到实践与创新的乐趣。

实践基地课程开设首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需求,避免以开发者的主观意志为导向。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是不同的,基地的课程应架构在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上。因此,在课程开发前期,对服务范围内的学生进行调研,可以采取网上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列出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保证课程的设置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盲目开设导致的教学设备等资源的浪费。

在课程实施时避免单纯原班级为单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安排课程,避免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不喜欢手工的男生在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艰难”地穿针引线,不喜欢金工的女生在“痛苦”地铣切磨钻,课程上完之后,学生感受不到实践与创新的乐趣。

尊重学生个性,为他们提供可自由选择的课程模块,是较为理想的课程实施模式,但由于安全管理等诸多因素,在基地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因此可以采用课程套餐的运作模式,即为学生提供品种丰富的课程套餐,每类套餐尽量涵盖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四大模块中的不同项目。在基地与参训校对接时将课程选择的权利放给学校和学生,由学校提前组织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套餐,并进行分班重组。这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

三、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给学生留足创新的机会和空间,让其有自由发挥的舞台。

教育部发布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提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要围绕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所有活动课程和授课模式都应紧紧围绕“在实践中创新”、“以创新的思维去指导实践”这两个主题展开。

在课程的开发建设上的注意“参观类课程”和手工和游戏为主“游戏课程”的授课模式,避免只看不做,走马观花;避免亦步亦趋,简单重复。

针对“参观类课程”,可以采取改变学习方式的方法来进行调整,变参观游戏式为研究性学习式,将学习时间向学校延伸。在基地授课过程中,应放弃教师引导参观主题馆的模式,开放课堂,采取“自主学习——小组研究——教师点拔——观点论坛”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基于学习内容,将学与思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深度思维。

对于手工“游戏课程”基本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亦步亦趋地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虽然最后成功地完成了作品,但只是停留在模仿层面的学,是浅层次的实践,更多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只能达到浅层次的教育效果,学生按流程巡视或操作,没有在实践中创新的机会,为实践而实践,这样的课程华而不实。对于这样课程应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将课程的某些关键环节开放,设置学生自我探究的内容,向学生提供指导手册,对学习过程和操作要领做简要的清晰的提示,给学生留足创新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实践体验的成就感。

四、实践基地的课程建设借助现代媒体手段,为实践活动做好“预习”。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可引入新进的“微课”理念,即将课堂教学的部分核心环节、重难点拍摄微视频,上传到学校网站,学生在到达基地之前可以在网站上对即将学习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在基地学习时教师可在学生提前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地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实践基地的课程体系建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得到有效贯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个系统工程,也需要有相应的建设费用来支撑,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