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脓毒症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脓毒症临床研究

刘超

刘超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脓毒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脓毒症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感染、器官功能的支持、营养及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每12h一次,连用7d。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计数及住院时间,监测CRP、IL-6、TNF-α变化。结果:应用血必净治疗后治疗组体温、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住院时间缩短,CRP、IL-6、TNF-α等炎症介质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脓毒症可以迅速改善中毒症状,降低血白细胞计数,缩短病程,无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可以试推广。

【关键词】血必净;脓毒症,儿童;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89-02

脓毒症在儿科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积极的抗生素治疗仍不能避免一些患儿的死亡,过度且持续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机体损害的重要因素。本科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与抗生素并用治疗小儿脓毒症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取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脓毒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脓毒症诊断标准根据2005年国际儿科脓毒症论坛制定的小儿脓毒症诊断标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5月~11岁;病因:肺炎18例,腹泻病3例,败血症5例,脑炎6例,扁桃体炎4例,蜂窝织炎1例,尿路感染2例,脓疱疮1例。治疗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5个月~10岁;病因:肺炎16例,脑炎8例,败血症6例,腹泻病3例,尿路感染1例,扁桃体炎4例,胆道感染1例,脓胸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ml/kg/次静脉滴注,每12h/次,连用7天。

1.3研究方法:

1.3.1常规观察:观察并记录所有患儿症状、体征变化,记录并对比患儿入院时体温、白细胞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体温,白细胞变化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1.3.2检测方法:分别于入院第1天及第7天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测定。TNF-α、IL-6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CRP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试剂盒由长沙嘉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1.4不良反应观察:注意用药期间有无皮疹、腹泻、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变化及住院时间对比见表1,两组入院时体温、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入院后第3d、第7d体温、白细胞计数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住院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预后:血必净治疗组中治愈39例,死亡1例(2.5%),常规对照组治愈38例,死亡2例(5.0%),两者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346P>0.05)。

表1两组患儿体温、白细胞变化及住院时间对比

2.2炎症介质变化见表2,两组患儿入院第1天血清IL-6、TNF-α、CRP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7天后血清IL-6、TNF-α和CRP较入院时均下降,以血必净组最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2两组患儿炎症介质变化(χ±S)

3讨论

脓毒症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生机制包括致病菌毒素的作用及炎症介质的损伤。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及继之的级联反应造成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缺氧、全身炎症反应失控,最终造成多系统器官衰竭综合征[2]。作为炎症反应的启动物质IL-6、TNFα均可以诱导脓毒症反应,并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TNFα是引起一系列炎症瀑布反应的始动介质,IL-6是急性时相旦白的主要诱导者,催化和放大炎症反应和毒性作用,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虽无疾病的特异性,但能直接反映各种类型损害的严重程度[3]。研究显示TNF-α、IL-6与脓毒症发病过程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一个标准[4]。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份包括红花黄色素A、川芎嗪、丹参素、阿魏酸、芍药苷、厚儿茶醛。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积,抑制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使肥大细胞增多,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同时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吸附能力。研究显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对抗内毒素及与发病有关的多种炎症介质作用,能拮抗TNF-α、IL-6内毒素的释放[5]。增强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DR)表达,促进免疫功能恢复[6]。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等炎症介质的释放,保护脏器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降低体温,减轻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缩短病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是儿科治疗脓毒症的有效药物。可以在儿科临床试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樊寻梅,武志远.国际儿科脓毒症定义会议介绍[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618-620

[2]杨燕文,王莹,李壁如,等.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46-49

[3]陶莉,曾其毅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血清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396-399

[4]万勇,胡建华,王大庆,等.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J].四川医学,2004,10:1092

[5]曹书华,高纪梅,王永强等.血必净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2003,12:94-96

[6]张畔,曹书华,崔克亮,等.血必净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华中西结合急救杂志,2002,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