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杨玉伦

杨玉伦四川省犍为县下渡小学614400

【摘要】在小学开展的数学教育当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借助问题教学来进行培养。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生活和行为方面入手进行培养。所以,要想对小学生当前数学方面自主学习这一能力进行培养,必须要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方面的意识进行培养,同时对小学生现有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进行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措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1-042-0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世界。摒弃原有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1.1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需要教师反复努力与探究,所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构建这一学习模式的过程中,会逐渐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善于思考、积极动脑,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利于其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

1.2有利于促进课堂的优化

想要保证一堂课的效率达到最高,需要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热心参与并不断琢磨、主动探索,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能够大大降低时间浪费率,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

1.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好坏。自主学习方式的出现,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并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与表达空间,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根本得到提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

2.1设置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处于缺席状态,缺少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下,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在相应的课程环节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在设置情境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将课程的新知识与固有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预习的同时,复习有了这样的教学基本框架,教师接下来就需要在情境的设置上作出巧妙地布置。将数学知识以生动的、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凭借内在驱动性,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以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新颖的场景,例如在树上有三只猴子,在地上有六只猴子,那么运用加法可以算得总共有九只猴子;同样的,运用减法可以算出地上的猴子比树上的多了三只。在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模式的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

2.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提升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的养成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内容,对所学内容的难易识别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侧重点。其次通过简单的课后题练习能够巩固学生在预习上的成果,题目中错误也成了课堂听讲的重点。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类似,通过浏览课本对课堂教学有了大致印象,在解决了课前疑问后进行专项练习,巩固知识,找出不足。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行开展知识总结。预习和复习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效率,当他们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之后开展专项学习,更能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思考也是在数学教学中一项必要的能力。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一味地根据课堂目标课堂要点进行灌输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为学生的消化与思考留有余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讲传递一些数学思维和方法,比如说多角度的问题解法、归纳学习法、类比学习法。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准问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预习、复习和思考虽然不能够短时间内提升数学成绩,但是长期的坚持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效率提升,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促进他们自主探索,主动解决问题。

2.3借助问题教学对学生现有自主学习这一能力进行培养

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展开探究,所以,问题教学乃是教师最为常用教学方法之一。要想对小学生主动学习这一能力进行提升,和直接给小学生一个结论相比,让学生主动对这一结论进行思考以及探寻更加有效。

例如,教师在课上可以设置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夏天教师带着同学们去划船,已知有1名教师和11名学生,但是小船每次只能载4人,并且只有一条船,问要经过几次才能将所有人全部渡过河?这种实际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让其对问题进行主动探寻以及感知,之后在选择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的恰当方法。经过思考之后,学生不难发现这一问题当中易错点就是当船返回对岸之后仍需一人划船,并不是只有简单的通过3次往返就能完成的。除却往返划船之人,实际上每次只相当于渡3人过河。这一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惯性思维,使小学生分析并且自主解决数学问题这一能力进行培养。

结语: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启发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实践过程。教师应当在课程上设置合适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J].张应祥,张伟。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6)。

[2]“儿童悟得数学”的内涵诠释与教学指向——兼谈儿童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建构[J].朱小平。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0)。

[3]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提高策略——基于淮安市某小学的案例研究[J].赵蒙成,朱苏。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