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城市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探寻城市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何军(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重庆九龙坡400016)

【关键词】巴渝文化;综合素质;人文素养Explorethecityculturepromotehumanitiescultivatedmanners

HeJun

【Abstract】Culturaldemandthepersoncometodisseminationandtheimageofcitywanttobecometobodybythepersonnow.Conductandactionsheavycelebratetheschoolofcity,weshouldbethoroughscoopoutheavycelebrateofculturalcontent,integrateittoeducationinthemiddle,leteachstudentabilityunderstandingheavycelebratehistory,experienceBaYuculture

【Keywords】BaYuculture;Comprehensivecharacter;Humanitiescultivatedmanners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巴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红岩精神、移民精神奏响时代的强音,“提炼重庆的人文精神,打造重庆的文化品牌”这样的口号让年轻的直辖市唤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文化需要人来传播,城市的形象要由人来体现。我是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是培养城市未来建设者的使命。特别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要。作为重庆市的学校,我们应该深入挖掘重庆的文化内涵,把它融入到教育当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重庆历史,体验巴渝文化。

1.秉承文化历史内涵,汲取教育之根长江之水奔腾而下,劈山裂谷,造就了雄奇壮丽的三峡,也孕育了深厚的三峡文化。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重庆古老的巴文化、三峡文化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关注。独特的三峡地貌彰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三峡石、青铜器见证着三峡的历史,大昌古镇、白鹤梁记录着三峡的文明,三千多年的巴文化沉奠了重庆人耿直重义、敢于拼搏的个性。巴蔓子将军割头保城的壮举更显巴人的豪情大义。张扬的巴渝舞、香醇的巴人酒、巴渝神话、巴人风情都让这块土地散发出厚重的文化气息,重庆的孩子怎能不去了解古老的三峡古老的家呢。随着“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日渐圆满,昔日的三峡已不复存在。但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进重庆三峡博物馆,到那里去寻根溯源。白虎、游鱼、朱雀鸟、青铜、巫树、鬼脸壳——一个符号就是一段历史,一个图腾就有一段离奇的神话。孩子们在这里触及祖先的生活,谛听先人的声音,回溯几千年的文明。他们的思想会随着历史变得深刻。

历史也是讲求机缘的。据文物学家考证,巴文化的最早发掘地在九龙坡区,全国首个巴人博物馆在我区即将建成,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宏扬巴文化精髓,掀起一股巴文化热潮。

2.突出文化时代精神,培育爱国之情在一次课堂上,我问学生谁知道重庆解放碑的含义,只有一名学生知道那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现在的孩子对于祖国走过的历程了解得太少了,他们更需要的是知国、爱国的教育。重庆名扬天下的抗战文化是最好的根性教育资源。

让学生走进中共中央南方局、《新华日报》、周公馆等抗战遗址,他们会知道共产党人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进行艰苦斗争的历程。正是在这样的历程中,红岩精神才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看到白公馆、渣滓洞、歌乐山上红岩英烈们用生命谱写的赞歌,同学们定能够感受到“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的真谛。

站在较场口大轰炸惨案遗址前同学们能够体会到1941年6月5日晚,上千人在这里发出的愤怒呼喊和痛苦呻吟;还有人民公园内躺着的是在大轰炸中为救火而英勇牺牲的81位消防人员。空军坟、苏军烈士墓记录的是国际友人在重庆抗战时的光辉足迹。还有抗建堂、跳伞塔、南岸黄山、复旦育才旧址等等。都是那个战争年代的见证。

我们有理由让学生记住:抗战遗址是重庆那段烽火岁月的留下的痕迹,它不是静止的,它是有生命的,那些凝固在它们之间的不屈之魂,不应该被我们遗忘。如果同学们走遍了重庆200余处抗战遗址,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而自豪,一定会为重庆这座抗战时期的精神保垒而骄傲。也一定会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思考。

3.发挥文化导向作用,提升人文素养重庆三峡百万大移民,创造了人间奇迹,113万移民告别故土,拆掉3500万平方米房屋,水淹30万亩农田、21个县,这样的壮举让三峡工程得以保障,这样的奇迹只有在中国共主党领导下的中国才能实现。移民精神是重庆人文精神的体现,这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素材。我校学生在看了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后,深受剧情感动,无不潸然落泪。老师们在学习了长篇报告文学《命运的迁徙》后,无不为三峡工程的艰苦伟大而动容。师生们都理解到百万大移民的实践,不仅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保障,而且给三峡库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体现了移民舍小家,为国家惜别故土,再创新业的奉献精神。这样的活动让师生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了更深刻了解,这样的精神会激励我们不懈努力勇往直前,这样的教育也让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鲜活与厚重。

今年盛夏,三千万重庆人民抗击百年大旱的伟大壮举,为重庆历史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当时,我们在组织学生力所能及积极参与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同大火高温的搏斗中,我们的党、政府,子弟兵、老百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胜了困难,铸就了“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志在必胜”的抗旱精神。这样的精神激励着勇敢坚强的巴渝儿女,这样的精神检验着新兴直辖市的蓬勃生机,这样的精神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纯化。我校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在旱灾面前我看到了悲伤、痛苦与残酷,我也看到了团结、勇敢和奉献,但我看到更多的是爱。”

4.挖掘文化精神实质,推动教育发展重庆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抗金女将秦良玉、爱国志士杨沧白、大足宝顶石窟创建人赵智凤、实业救国企业家卢作孚,还有邹容、赵世炎、何其芳、刘伯承、聂荣臻这些串起重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以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牢记,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钓鱼城这些见证重庆历史的古迹需要我们宣传,李白江上放歌,杜甫登高吟诵……历代文人墨客为重庆文化留下了丰厚的财富还要我们去挖掘。

在这两年里,我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根性文化教育的落实:我们开设了《乡土·乡音·乡情》的校本课程,把重庆的地域特色、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更加了解脚下的土地,生活的城市;我们开展了:国情、国格、国魂、国威、国文、国运的“六国教育”。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实施根性文化教育我们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为指导思想;校园广播站、电视台、专题教育课是我们教育的载体;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走进库区活动是我们传播的渠道;当看到孩子们的“红岩精神伴我成长”主题队会时,当听到孩子们“寻找城市名片”的动情演讲时,当翻开同学们“爱我中华,爱我家”的比赛征文时,我们的心是暖暖的,学校的生活能为孩子们今后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重庆的文化重庆的根,城市的精神城市的魂。我们寻找巴渝文化,我们探索华夏文明,我们脚踏重庆振兴之路,我们胸怀祖国繁荣之情。我们要汲取城市文化的精髓,让教育更具有内涵性,我们要宏扬城市文化的精神,让教育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