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陈捷

——我的初中语文教学观

陈捷(四川省武胜县金牛初级中学校四川广安6384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6-040-02

眼下,具有较高水准的母语表达能力,已成为能尽快融入社会和施展才华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而现代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却不尽人意,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漫长的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江河日下的原因是五花八门,板子光朝初中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显然有失公允性。平心而论,教师责无旁贷,但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我们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然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情。不过我们也无法置之度外,我们也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优化初中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任何新课程的实施,都会推动着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迭,都需要教师言行的协调,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得失。课程与教师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课程改革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即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技术因素",教师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只有实现"技术因素"与"人的因素"的完美融合,新课程实施才会方兴未艾。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人的因素",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建设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课程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严峻考验,同时,教师的课程地位和对课程的作用也将与日俱增。教师与课程改革的关系犹如水和舟,课程改革之舟的覆没与否关键要看教师,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它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新课程正在使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角色也将重大移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语文课上,那种教师一枝独秀,学生充当绿叶的现象正在渐行渐远。那种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学生一字不落的接收的现象已日趋没落。语文教师们不约而同的认为: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标志着语文教师已经逐渐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永远无法代替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言语实践及其内心体验。在具体方法上,构建在人格平等、思想敞亮基础上的文本与师生多边交互对话,已成为教师们一种新潮流。同时,语文教师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课程和教材的附属者,而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引进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推动者。这种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使语文教师对课程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真切"感觉"――从课程外在于"我"到课程同化于"我",从课程"役"我到我"驭"课程。这就引发教师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正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那样。

2:语文教师的教研观念和方式。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课例的探讨,努力克服"教"与"研"相分离的"非校本教研"倾向,这已在语文教师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即研究者。而且,这种所谓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与口号的简单阐释,也不仅仅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横向迁移,更主要的是对自己正置身其中的教。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训方式。展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当坚定地改革刻板化的统考制度、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使语文新课程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二、开门教学法的运用。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一味围着分数转,绞尽脑汁的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浩瀚无边的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有机融合。学生对语文畏之如虎,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依旧不尽人意。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涵养严重不足,和谐发展更是无从谈起。这种"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正处于快速、剧烈、深刻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

作为对长期语文教学有关争论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整合,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鉴于此,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最忌讳的就是关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巧妙结合,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五彩缤纷的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

2.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很多学生刚升入初中时,写作天马行空,言不由衷,这使我们痛心疾首。我在日常教学中,采取苦口婆心和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力求真实感。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大多数学生能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练习自身实践,在评讲课中热情地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文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并高度地评价作者直面社会,在学生中引起良好的影响。

经过以上这些努力,我执教班学生对社会的视觉变得敏锐起来,人文素质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也因此大大增强,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

三、比较法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广泛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宽知识面,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其实,恰如其分的运用比较方法,不但能巩固旧知识,还能在相互联系中发现新知识,起到习旧知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作用,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确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的教法方法。

比较方法运用的途径很广,可把有相同点的课文进行不同角度的横比、纵比、侧比。所谓横比是指文体不同的课文进行比较,或同篇课文中不同人物的比较。所谓纵比指文体不同的课文进行比较,或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语文、动作的比较。所谓侧比是指在横比纵比的基础上,挑选教学课文某个侧面如段与段、人物、环境前后变化,句子与句子的比较,侧比往往跟横比纵比交错在一起,如说明文之间不同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比较,议论文之间不同论点不同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的比较。也可把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字与字、词与词,按不同的侧重面进行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要用马列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作指导,正确使用比较方法。这要根据语文教学艺术活动规律来具体运用,要使学生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非一朝一夕所致,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注重开门教学法和比较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和语文相遇和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