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张霞

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小学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升已经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阅读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成为了培养的重点。因此,本文将对阅读活动的概念以及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进行一定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更加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简单来说,阅读主要是指一种从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修养。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感知更加丰富的情感语言材料,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难理解,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阅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阅读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要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1.优化教学氛围,激发阅读热情

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所以仅仅借助语言材料组织阅读活动很难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与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将文字材料还原成具体形象。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阅读活动的趣味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意愿,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十分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了教学情境。这部十几分钟的同名动画片主要讲述了青蛙妈妈产卵离开后,慢慢长出尾巴的小蝌蚪根据虾公公对母亲特征的描述,开始了寻找妈妈的过程。一路上,它们错把金鱼、乌龟、螃蟹、鲶鱼当成了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从动画形式来看,这部动画片具有十分浓郁的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幽静的荷塘小景,再配合琵琶与古琴乐的声音,不但使得这部动画片具有十分有趣的故事情节,而且使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媒介因素获得了审美感受。播放完动画片之后,学生的情绪受到了一定的感染。于是,我趁势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这部动画片就是根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改编的,但是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上是有一些不同的,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原本是怎样的呢?”由于此时学生具有十分浓厚的阅读热情,所以我十分顺利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了课文当中。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自主阅读,启发深入思考

在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确立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而为了使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一些自主性的阅读探索活动。同时,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体验,并产生一定的感悟与思考。因此,为了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有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深层内涵。

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阅读活动。首先,学生自主梳理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为了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我提出了一组问题:(1)在这个故事中,“我”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2)“我”和父亲喜欢这条鱼吗?为什么父亲坚持让“我”把这条鱼放回水中?“我”为什么不愿意放回去?(3)父亲看了看手表,仅仅是为了知道时间吗?为什么?(4)文中提到“我”不止一次遇到与鲈鱼相似诱惑的“鱼”,这里所说的“鱼”是指真正的鱼吗?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了“我”怎样的启示?对于父亲的做法,“我”当时有没有理解呢?接着,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相互之间交换了意见。最终,通过这种形式的阅读探究活动,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3.组织读写练习,强化阅读效果

教师应该明白,每一种语文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基础性的语文学习能力,对于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写作能力的发展,更是有赖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读写结合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在读写结合活动中,阅读主要是为了通过阅读文本发展语言理解的能力,吸收文中的思想营养。而写作则是为了练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就是说,阅读是为了吸收,写作是一种表达。通过这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写的信,在这封信中,真切地表达出了一个孩子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这封信的内容,通过画面对比的方式体会了作者失去爸爸的痛苦,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由于生活中和平年代的学生对战争并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在组织学生完成课文阅读之后,我引入了一些新闻视频片段,使学生了解了战争环境下的悲惨现实。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之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后练笔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视频资料以及课文中令人心酸的文字,仿照这篇文章的写作格式,分别给战争发动者和那些生活中苦难当中的人们写一封信。最终,通过读写结合的练习方式,不但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反思与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拓展阅读资源,提升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文本容量是比较有限的,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课内阅读文本进行阅读资源的拓展。同时,在阅读资源的拓展中,教师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手段。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女娲补天》是一个十分经典的中国上古神话故事。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我引入了《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等同一类型的阅读文本。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归纳了这些神话故事的共同特点,并思考了这些神话故事主人公所具备的相似品质。再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解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自主搜集和阅读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本材料,同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美好。最终,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不断进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总结来说,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实施,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以此来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的积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春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73.

[2]程金宝.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数码设计(上),2019,(10):60.

[3]卢小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读与写,2019,16(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