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展示环节设计研究 ——以“水循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4
/ 2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展示环节设计研究 ——以“水循环”为例

顾静雯

增城区第一中学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拓展和深化,强调以人为本,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地理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进行设计。本文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以地理必修一《水循环》一节为例,探讨课堂中学生互动展示环节应该如何设计。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课堂;学生展示;水循环

地理核心素养是以学科育人为核心,以培养能让学生终生发展的地理品格和能力为目标。对于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笔者在此引用段玉山教授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解读。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四大方面: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大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以下引用段玉山教授的解读1

内容

内涵

具体表现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

2.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区域。

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1.能够使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够对实现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评价,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本文以“水循环”一课为例子,探究地理课堂中如何设计学生展示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下是本节课设计的展示环节及展示达到的目标:

组合 25

图1:“水循环”一课展示环节及展示达到目标示意图

为何“展”

课堂展示,就是学生在充分自学、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给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一种过程,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学生互动展示,是检验学生对问题是否理解,能否能利用自身的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是学生学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展示的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展”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达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需要学生展示三个内容。首先,学生在讲台上根据自身的了解,绘画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目的是为了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对水循环的过程有系统的理解;第二环节,要求学生归纳教师给出的材料(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和黄河三角洲的成因)中体现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为了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并理解水循环过程中带来的意义;第三环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水循环的原理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目的是为了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运用人地协调观看待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同时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展”什么

知道为何展后,我们就能够明确地确定让学生展示的内容了。学生展示的内容设计,教师必须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进行推敲定稿。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确定展示内容时,还应注意问题的指令要清晰,难度不宜过大,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材料的重点要突出,避免材料长而无用,利于学生总结。

“水循环”一课中,课标的要求为: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生学情:学生经过前面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等的学习,对于绘图已有一段时间的训练,绘图步骤已有一定了解,对材料和图表的解读能力已经训练了一段时间,有能力独立解读材料和图表,并能分析问题。

根据“水循环”的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以及我们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节课学生展示内容如下:

①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降雨从何而来?根据自身的理解,尝试画出水在地球中运动的环节。

②通过阅读以下材料,说出黄河对地理环境有何作用?

5e1d62325f996_html_141303f048fa5059.png

图2:“水循环”课堂中学生阅读材料及展示问题

③我市万达广场附近内涝严重,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图提出缓解内涝的方法有哪些?

“怎么”展

学生课堂互动展示的方法是多种的。从形态来看,展示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从范围来看,展示可以分为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从细节来看,展示的形式更多,如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等。具体采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根据展示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水循环”一节中,本人综合各种方法的特点以及学生学情等,采用了三种学生展示的方法。

椭圆 26椭圆 27椭圆 28

自选图形 33自选图形 38

通过学生根据自身理解绘画水循环过程图,促使学生动用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达到本节教学目标:理解水循环过程。

自选图形 32

环节一:尝试画出水在地球中的运动过程

由学生上台绘画

自选图形 34自选图形 35

由于材料需要学生认真解读,因此采用个别学生回答,了解学生情况。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黄河区域中,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下游地形平坦,堆积作用强,该环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总结归纳其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环节二:通过阅读材料,说出黄河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个人思考,并提问个别学生回答

自选图形 40自选图形 41

由于该类问题源于学生生活,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展示,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思维养成。城市内涝主要原因是人类毁坏植被,硬化地表,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工程建设应考虑环境后果,突出人地协调观。

环节三: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有效措施

小组合作探究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自选图形 45自选图形 46

图3:“水循环”一课三个展示内容及展示方式示意图

综合来看,对于需要通过简图形式表现得内容,可以采用学生上台绘画的展示方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阅读思考性、分析性强的环节,采用学生自主思考,个人回答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养成;对于生活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回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火花的产生。同时一节课中,学生互动展示的方式尽量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但问题的展示必须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不然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何杰,吴泽明. 广东高州中学.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实验设计与实践——以“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探究实验为例[J].地理教学.2019(10):50—52

[2] 李春军.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基于区域认知的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深度教学——以“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为例[J].地理教学.2019(11):48—50

[3] 张岺,郭芳英.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为取向的课例设计——以必修课程《地理1》内容要求1.7为例[J].地理教学.2018(21):31—34

[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 段玉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核心素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