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情景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7
/ 1

浅析初中语文情景教学策略

赵小秀

湖北省监利县三洲镇初级中学

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在文章理解和作文创新方面出现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通过在课堂上构建文章中的情景来让学生们代入到文章当中,切身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就文章后续的发展构建情景,开拓思维;最后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讨论作文主题,集思广益,增强作文创新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就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带入到相应的角色中去,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揣摩这种情景下人物的思想变化,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放到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的。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如何让见识较少的学生理解到文章深刻的含义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而通过情景教学,教师就可以额最大限度的规避掉学生自身经历不够丰富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但单单这样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代入到文章情景中,推测文章中未提到的故事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开放;此外在对作文主题的理解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代入到某一情景中去,集思广益,扩展学生的写作角度,增强写作创新性。

创设文章情景,加强文章理解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在文章的教学中通过构建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让学生代入到情节发展中去,从而感悟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对文章含义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上面,由于年纪太小、遇事太少,往往达不到令教师满意的效果,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一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把自己代入到情节中,通过对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活动的掌握来推测文章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

比如,在《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教师就文章中“父亲”送别“我”时再三考虑还是要亲自前去这一段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注意让学生抓住“父亲”从对茶房的“再三叮嘱”到“颇踌躇了一会”再到决定亲自去时所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一系列行为变化中所蕴含的感情变化,体会“父亲”对“我”的深沉而“内敛”的爱。

延伸文章情节,开发学生思维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作用,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文章学习完成后对文章所没有讲到的故事情节的后续发展进行情境创作,帮助学生解放思维,大胆想象。文章中对故事的讲述往往是有重点和有目的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描述中往往有大片的留白,这给了学生发挥自己想象构建情景的空间。学生通过对文章后续故事发展的推测,一方面能够对文章内容再做回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故事创作能力。

比如,在《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创作。作者在西北高原上为白杨树所震撼,为白杨树的精神所感叹,而这篇文章的创作不是仅仅取材于一地,而是作者在走访多地后于重庆写成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让学生想象一下作者在西北高原还遇到了哪些事物?当地的人民又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悟?在经历了白杨精神的洗礼后,作者在以后的生活中又会有什么变化?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发挥自己创作能力的地方。

构建讨论情景,增强作文创新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作用,教师也不能忽视了情景教学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作文重复率高、没有新意的问题,这既与学生的人生经历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学生的人生经历教师无从改变,但教师可以在写作之前采取让学生们就写作主题进行情景创作和讨论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地开发出写作主题的多个可能性,从而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拜托千篇一律的无聊作文模式。

比如,在“学写游记”这一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个写作主题构建情景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的思路开个头,让学生们想象一下自己出去旅游会看到怎样美丽的风景,又可能在旅游过程中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并创建一个旅行回来与朋友进行交流的环境,想一想应该如何对朋友描述。此外,学生也可以另辟蹊径,就风景区被有人破坏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写出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游记。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作用,首先要在文章讲解中让学生就文章中某一情景进行代入,感悟人物思想情感;其次要让学生对文章中没有提高的部分进行创作,增强故事创作能力;最后还要通过对作文主体的讨论,增强作文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谭蕾.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景教学运用策略分析[J].才智,2019(09):22.

[2]贺娟娟.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