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撷取链接点 文化传承更芬芳 ——统编版小古文“ 1+x”教学 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9
/ 2

有效撷取链接点 文化传承更芬芳 ——统编版小古文“ 1+x”教学 例谈

陈晓霞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统编教材文言文的编排给师生的古文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教者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有效撷取链接点,把课内外小古文巧妙有机整合,能帮助学生增加古文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古文 优秀人物 民族精神 语言运用 传承

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肩负这一使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和元素。除却古诗、神话等体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明珠的小古文以更多的数量走进了各个年级的语文教材,填补了之前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空缺。儿童阅读着这些文言经典,受到文言的濡染,产生民族的自豪,传承民族的文化。

一、从人物出发,品特点走近古代先贤

统编教材中好几篇小古文是赞扬人物智慧的,如《司马光》中司马光机智果敢;《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聪颖智慧;《杨氏之子》中杨氏子善思善辩……这些美好的形象都浓缩在凝练含蓄的文字中。学生学完课文后,对文中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补充链接同一人物的其他故事或者同类型的其他人物的故事,学生饶有兴趣地在诵读中走近古人,感受他们思想的光辉和人格魅力。

【片段一】认识相同人物的不同面

《王戎识李》教学片段

师:其实在《世说新语》记载了很多关于王戎的故事。在《雅量》篇中就有这样一个,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短文,多读几遍,再根据注释说说故事大意,并想想这里的王戎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一虎囚于笼中,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师:谁来说说故事的大意。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老虎被关在笼子里,大家都去围观。七岁的王戎也去了,老虎爬在栏杆上吼叫,声音震耳欲聋,围观者没有不惊慌逃躲,摔倒伏地,只有王戎站在那里平静不动,脸上毫无惧色。

师:你们认为这里的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大胆、冷静、勇敢。

师:世说新语评价王戎有气度雅量、胆识过人,记录王戎的故事还有《王戎死孝》《阮籍笑王戎》《俭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读一读,你一定会对王戎有全面的了解。

【片段二】认识不同人物的相似面

《杨氏之子》教学片段

师:像杨氏之子甚聪慧的孩子在《世说新语》里不止一个,有一个故事《咏雪》,讲的是谢安的侄女谢道韫的故事,想听吗?

课件出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谢郎曰:(引读)“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郎把雪比作了什么?那谢道韫可能会把雪比作什么呢?出示填空,猜一猜。

生:未若棉花天上落。

生:未若羽毛空中飘。

(出示: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一起读。“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这个故事,也是用简简单单的语言,来表现谢道韫的——甚聪惠。

师:同学们,《世说新语》里有很多早慧孩子的故事,比如,让梨的孔融,比如南昌有个孺子亭,是纪念徐孺子的。这些孩子长大了成为上流社会的名士,《世说新语》这样的故事有2000多个。如果你有兴趣,课后翻阅——《世说新语》,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相信你能看得懂,也会喜欢。

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多样的阅读实践,把古文中优秀人物的品质和浩瀚的传统文化如汩汩清泉般注入孩子的心田,让大家感受美好,向往美好,从而学做美好。上面两个教学片段一个链接的是《世说新语》中王戎的其他故事,从“一篇文”走向“一个人”,让王戎智慧、勇敢、沉着、孝顺等多样的美好品质立体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第二个片段是学了古文《杨氏之子》后抓住人物“甚聪慧”的特点,延展开去,从杨氏之子链接谢道韫等一大批早慧的孩子,从“一个人”走向“一群人”。学生品析着人物的语言,在言语实践中感叹语言的魅力,产生阅读的兴趣化探究,又在与古代优秀人物的对话中浸润心灵,“汲取民族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二、内容出发,悟内涵,根植民族精神

在理解小古文内容和内涵的教学环节,一般的教学往往会采取结合注释、看插图、做动作、角色表演等方式来理解字词,进而理解古文的大意。除了这些常规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追溯小古文的源头,尝试用古文的方式还原古文。从一篇文到多篇文,学生不光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透过文字的表面,孩子们不光读懂了一篇文,更了解了古文背后蕴含着的文化,承载着的民族精神,学文做人,回归育人初心。

三、从语言出发,学写法,爱上精妙表达

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字字珠玑。语言简约,却寓蕴深远。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感,感受古文语言简约、凝练、圆融之美。到高年级,不能仅仅关注“听”“说”“读”的层面,还应落实到“写”的层面。除了仿写、展写、续写,还可以重点关注古文独特的遣词造句和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引领学生品读语言,品悟写法、学法仿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的教学就是带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小古文教学就是领着学生在不同时代的语言长河中走个来回。片段中,教者带领孩子们品析文中的对比写法,又链接同样运用对比的《颜子家训·慎交》,加深对此写法的认知,最后又回到文本,尝试用对比的方法来表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表达力,思维的火花在凝练的语言中喷薄而出。这样扎实的言语训练,让学生习得了方法,丰厚了语感,提升了表达。六年级的孩子又值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文中濡染着孟子、颜子这些先贤交友处事智慧,在成长路上自然会回想古人凝练有力的谆谆训言,这种价值观的引领必将受益终身,这便是文化的力量。相信广泛的阅读和厚实的积累,加上适时的言语练习,学生会不断汲取小古文独有的语言营养,同时在文化的传承中浸润心灵,启迪智慧,形成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它以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统编教材文言文的编排给师生的古文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如果教者能够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有效撷取链接点,把课内外小古文巧妙有机整合,就能帮助学生增加古文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并且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谢江峰.读故事、讲故事,学人物、学做人[J]小学教学研究,2019(4):11-13

[2]孔令凯.关于小古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以部编本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13):57-60

[3]王永林.通便教材小古文教学的价值分析及策略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