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下项目式阅读的项目设置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0
/ 2

智能技术下项目式阅读的项目设置艺术

刘红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

摘要:2019年11月高考评价体系: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思维品质)”的要求和考核,“思维认知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学科认知加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习者在秉持科学态度,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是激发个体好奇心、想象力、塑造创新人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项目式阅读活动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审美品质。而如何对项目式阅读的项目进行设置,极为重要。

关键词:智能技术 项目式阅读 项目设置艺术

2019年11月高考评价体系强调:“思维认知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进行学科认知加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习者在秉持科学态度,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是激发个体好奇心、想象力、塑造创新人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

智能技术下的项目式阅读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在完成项目中互相交流学习思考探究,展现各自的独特思想,让学生通过项目式阅读项目的研究,培养团队精神,领导能力,对阅读项目学会分配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严谨的思路展示研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提高语文能力。”智能技术下的项目式阅读活动,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以各种独特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思考研究带来空间,提供更多的资料和形式,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形式精心设置阅读项目,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实施项目计划,经过多种形式阅读研究,形成阅读共同体。

一.充分利用智能技术设置阅读项目

新课程标准: “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

设置阅读项目,要考虑信息技术因素,给传统阅读加入新的元素,才能更有效地起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作用。

如,阅读《祝福》,借助网络阅读,根据《祝福》拍摄的电影,来设置阅读项目:《祝福》的文学名著和电影相结合进行比较阅读研究,比较《祝福》文学名著和电影在人物塑造技巧的异同;从情节设置的角度上研究两者的独特性;借助智能技术,模仿的口吻演绎《祝福》故事,把演绎过程拍成小视频,在直播课上和同学分享。

二.根据阅读文本主题设置阅读项目

根据阅读文本主题来设置阅读项目,以此来带动学生去深入研究文本特色。

比如《劝学》《游褒禅山记》《师说》,三篇文章的主题都谈到学习,《劝学》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师说》,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三篇文章不同年代的作家都谈到时有关学习的问题,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把三篇文章串联起来设置阅读项目:认真研读《劝学》《游褒禅山记》《师说》三篇文章,进行课内群文阅读研究,写篇研究性文章,正标题是“穿越时空的对话,致敬文学巨匠”副标题自行拟写,可以针对这三篇文章的主旨思想、论证艺术技巧、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去阅读研究。

三.根据阅读文本情感色彩设置阅读项目

课内文章串联研读,还可以根据相同情感色彩来设置项目。比如,我们学习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杜甫《秋兴》《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张继《枫桥夜泊》、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等等,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是中国文学中表现最多、最丰富的情感,请以“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为正标题,自行拟写副标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并以小组为单位写篇研究性的文章。

四.根据阅读文本的艺术技巧设置阅读项目

比如,高一学生鉴赏咏史诗时,我们可以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设置阅读项目。咏史诗是中国诗坛上的一个亮丽的风景,要求同学们以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马嵬》、刘禹锡《石头城》、杜牧的《赤壁》咏史诗为例,对咏史诗的意象特色、史事选取角度、思想、情感、艺术技巧的奇特性等等,选取其中的一到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鉴赏,和唐代诗人一起畅想抒怀。

再如:从《祝福》《纪念刘和珍君》《孔乙己》或你读过的鲁迅小说,来和鲁迅畅谈设置故事情节的手法。

又如:《祝福》刻画祥林嫂的技巧与《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技巧有何异同,鲁迅与曹雪芹的各自优势在哪。

五.跨文本比较阅读研究设置阅读项目

我们要可以从跨文本阅读的角度来设置阅读项目,比如,阅读《红楼梦》第三回时设置阅读项目:从艺术技巧、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主旨的角度、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对《红楼梦》第三回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研究。 充分利用智能技术进行项目式阅读活动,加强实践性,注重时代性,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创新,敢于质疑,勇于思辨,获取知识,和阅读的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增厚文化底蕴。在这其中老师精心设置阅读项目,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调动学生的研究动力,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

2.2019年11月第1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