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7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郭可红

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404500

摘要: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深入到课堂的层面,才能真正发展。为此,掀起课堂革命,打造高效课堂逐渐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诉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对策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1.1内容选取有失偏颇

课程内容应该选择围绕对人的发展有较大价值的知识。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功能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这就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仍停留在讲解教材阶段,没有突出该门课的时政性特点和德育功能。照本宣科的教学意味着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教学的深度不够。

1.2教学环节把控欠佳

这里的教学环节是指教学活动中链锁式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作业布置等主要环节。各环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完整按照教学环节上课的人数不多,设计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过渡更是被忽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往往是直接讲解新课,然后由学生作相应的配套练习,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策

2.1以境寓情,巧设教学情境

(1)课堂教学模拟生活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情感教学法来创设教学情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教师把现实生活情境与课堂模拟教学情境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入这个悦目、悦耳、悦心的课堂模拟生活场景,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事物和关系。这一教学情境的设置潜移默化地增添了学生听课的趣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2)实践创新离不开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的,是建立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基础之上的,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学实践的创新离不开生活情境的再现,这就需要不断地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地创设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情境。只有在教学情境下进行实践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之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片段如下:

以讲授道德与法治教材《爱在家人间》中的“体味亲情”教学片段为例:

首先,教师运用了一个微视频进行情境导入,视频讲述了妈妈不仅在平日里关心女儿的饮食起居,给女儿最好的呵护,在女儿离家出走以后还不停奔走,担心女儿的安危,这是妈妈爱女儿的表现;同时,女儿在得知真相以后,也留下了后悔的泪水,脑海中不停地回想起妈妈的好,那么女儿爱不爱她的妈妈呢?学生们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感悟到女儿也是非常爱她的妈妈的。

其次,新课讲授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到底什么是‘亲情’呢?”接下来设置一个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卡纸拿出来,写一下对于“亲情”一词的理解。学生们写卡片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红心,紧接着让学生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对于亲情的理解,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的红心里,通过展示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亲情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这两个情境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们对于家庭中“亲情”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到他们与父母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无私的。同时,这部分教学情境的设置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实际诱导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实践,通过活动体验引发思考。

2.2强化学生心理,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正向的心理会给学生带来正向的鼓励因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一旦得到鼓励或赞扬,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这是正强化。同时,通过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有意忽视课堂问题行为可以抑制或终止其他问题行为,这是负强化。通过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相互转化,实现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对学生的正向强化有很多方式,比如在学生产生良好行为的时候,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通过口头表扬,眼神示意以及拍拍肩等鼓励的行为,这些举动就会给学生正向的心理反应。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除了要做到以上的基本课堂管理之外,还要结合相关的德育知识进行延伸,通过生动的现场教学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从实际的角度深刻的强化学生认真学习和领悟道德与法治课程精髓的动力。

2.3紧扣教材,突出重难点

为了凸显重难点,须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对于内容相近、相似,容易混淆或容易误解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新旧知识联系,反复对比的方法,从分析比较中辨别正误,弄清难点。例如:很多同学会把《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中“秩序的重要性”和“规则的重要性”进行混淆。老师此时就要进行分析对比,比如展示一幅交通秩序混乱的图片,说明交通秩序混乱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得出结论“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然后继续追问“为什会产生交通混乱的状况呢?”,学生很容易回答原因是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得出结论“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4巧妙选用问题探究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问题探究法是指教师提出或者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通过比较独立的探究,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是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是问题探究法最核心的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且要深入思考。问题探究法对于营造充满探究精神和质疑精神的教学情境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讲解《参与民主生活》“为什么公民要增强民主意识”这一知识点时,就适用于问题探究法。通过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和增强民主意识对国家、对公民本身的重要性。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高度。

3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使命,它的课堂教学质效不仅影响着中学生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左群.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7(8)

[2].李俊.初中政治高效、愉悦课堂建设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