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2
/ 2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

张素宏

临城县祁村学区 河北邢台 0543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本身和生活就有着一定的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落实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联系生活实际将会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数学学科,提升自身学习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注重将生活元素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围绕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地了解一下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的价值,再提出促进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生活元素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本身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生活,所以实际生活和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将会是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融入生活元素时一定要注重合理性、科学性以及专业性,将生活元素的应用优势全面地体现出来。

一、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数学知识中的数学内容和思想来源于源于实际生活,小学数学中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设置,使得教师可以精心设置课堂,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描述生活中的知识,让小学生把课堂内容和自身的所见所闻联系起来。数学知识一般是比较理性和抽象的,只有和生活元素结合起来,才能便于小学生理解[1]。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而且他们一般性格比较活泼,平时好动,对枯燥的数学内容没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而生活元素则能把数学内容和生活相连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元素,可以拉近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元素

  生活元素不处不在,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钟表还是小学生接触到的基本图形,都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表达、理解,以达到最好的境界,从而学好数学。具体包括以下做法:

  (一)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相连接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元素,应该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相连接,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性格、习惯、爱好都比较特殊。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这些习惯和特点给予尊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进数学学习中来。所以,老师要在数学中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刺激其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习认识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把课程中将要学习的图形以卡片的形式带到课堂中来,并在生活中找到每种图形的样式。另外,在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把人民币带到同学跟前,让学生分别认识一分、一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的不同,这样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有了,教学质量才能显著提高。

二、通过生活元素导入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念性,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认知方式还是以形象认知和感性认知为主,抽象认知理性认知的能力还十分欠缺。数学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点说教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运用方面也会难以掌握,难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但是小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会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加有兴趣进行探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元素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由提问引起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或者球体的?”小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周边或者教室中进行物体的观察,很快就能找出很多相关事物例如文具盒、粉笔盒、课桌、足球、篮球等。教师就可以以学生面前的文具盒为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出文具盒的特点。再将文具盒与足球、正方体、魔方等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触摸辨别几个物体之间的不同之处。通过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观察,学生很快能够得出关于它们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楚地理解和吸收关于点、面、棱的定义,正确定义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相同之处和区别,同时也能准确定义球体的特征。由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引出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更加真实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以此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吸收。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元素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来提升学习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生活元素,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来提升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本身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所以教师要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授课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重点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全面地融入教学工作中产生共鸣,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位置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全面的掌握上、下、左、右等方位以及应用到实际,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模拟生活场景,像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面向黑板站在教室的正中间,然后再和学生一起确定自己的位置,进一步为学生们创设购物的生活情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合理的分组,并且说明商场购物的游戏规则是每一个小组中的学生在班级任意角落找一个位置,并派出一名学生去其他的小组进行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只能够通过采用方向词来描述其他小组的具体位置,当学生在了解完游戏规则后,就应开展该游戏环节,实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对自己的位置和其他小组的位置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最终确定实现在购物的过程中掌握采取正确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出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融入和应用生活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当在融入生活元素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从而选择合理的生活元素当作教学素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设计各种教学场景,实现结合生活实例构建数学模型、探究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蓝锦红.浅谈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

  [2]朱金晶.浅析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