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3
/ 2

创设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黄灵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高沙小学 535099

摘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活力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丧失了教学优越性,在主打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之下,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任务与职责之于教师而言已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学习活力;小学数学;兴趣课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构建兴趣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力与参与学习积极性,是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数学学习能力的创新教学形式,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学习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构建数学兴趣课堂,教师可以以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巧用信息技术工具、促成师生良性互动、自主操作实践探究、鼓励学生创新设问为教学策略开展教学。

一、创设生活数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以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参与激情,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有利于教师利用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数学教师在小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被情境模式所吸引投入到情境中,还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情境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中存在的联系性,在生活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效率又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一课的学习中,笔者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了有关扇形统计图应用的校园生活情境,深化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概念的理解以及加强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能力。在课堂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交流体育课程中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要求学生在班级范围内记录学生的交流结果,之后以统计到的班级数据为基本数值制作相关扇形统计图。笔者利用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实际情况的案例为学生建设起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题目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制作统计图的热情,并且让学生看到了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对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能力。

二、巧用信息技术工具

信息技术工具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应用到教学领域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着冲击与改良,在无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发现,信息技术工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显著的作用。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应与时俱进地对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应用方法进行学习与掌握,积极的学习其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创新数学课堂模式的成功经验,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课堂表现形式、数学教学资源等教学方面进行创新丰富,巧用小学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工具搭建起兴趣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

例如在《比例》一课的学习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应用与多媒体教学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在课堂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软件为学生制作出了生动的比例缩放等变化的过程,代替传统教学中对比的演示方法。生动的信息技术动画演示过程不仅符合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比例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还更为生动的展示出了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直观地看到了按比例缩放的定义与概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三、促成师生良性互动

教师是学生与教学内容接触的第一道门槛,教学语言幽默与学生亲近的教师往往比教学死板形象严肃刻板的教师教学效果更加良好。通过改善自身的教学形象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够有效地促成课堂中师生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小学学生感受与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对以往应试教育下刻板的教师形象进行转变,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选择新颖而有趣的教学方法对数学教学实践进行创新,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利用游戏化教学等趣味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圆》的学习中,笔者在画圆的教学环节中利用与小学学生进行游戏互动的形式激发起了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笔者首先邀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与笔者共同进行模拟圆规的游戏,在游戏中,笔者作为圆规中的圆心,学生则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画圆”活动。在笔者与学生进行的游戏互动过程中,班级学生对画圆的过程产生了积极的探究兴趣,开始纷纷议论起来并按照教师与学生的游戏方法自主进行游戏起来。在笔者与学生进行的良性互动引导下,学生对画圆的操作方法有了深刻的认知,对圆的知识学习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学习效率。

四、自主操作实践探究

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的数学核心能力之一,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自主操作实践探究能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操作现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条件,摒弃以往纸上谈兵的实践操作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切实地经历实践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引导学生享受发现数学知识验证的过程,在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实践兴趣与学习兴趣。

笔者在课堂中常常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有意识的减少对学生实践的引导,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实践操作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现数学学习的趣味所在。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笔者在教学前先让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的几何知识自主思考如何求出一个多边形的面积,并通过实践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学生积极的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利用实践验证自己所提出数格法或是切割图形法,并与同学进行方法的交流与探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验证了自己的自主思考结果,对多边形面积的求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五、鼓励学生创新设问

在课堂中让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不仅仅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创设兴趣课堂的基础,还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一言堂”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的思维缺乏活跃性,这种死板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极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并且对学生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并结合创新意识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师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及时反馈,为学生纠正自身创新思路的不足,指明创新的方向。在开放的问题化教学模式下高效地建立起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探究课堂,提供良好课堂环境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兴趣课堂的建设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还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得到长久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以长远的眼光为学生未来的数学道路做好铺设工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田云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活兴趣分析研究[J].好家长,2017(41).

{2}刘书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J].新课程(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