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育”并举,建设和谐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坚持“五育”并举,建设和谐校园

陈丽容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新小学

发展小学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实行“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现阶段基础教育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也为广大中小学校提供了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做好深化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实相关国家政策,协同我国义务教育深入开展。不断提倡与办学特色相结合新型教育模式,一是自新。二要常新。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改正和完善,紧跟国家政策步伐,深入开展“五育”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一)依托办学特色,构建德育体系

我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守住教育本真,结合我校“真教育、真性情”的办学理念,促使小学教育政策化、正确化、平稳化发展,德育教育在于对学生价值追求的积极引导,实现德育教育性,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体现。发挥德育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注重个人品格培养,注重价值真理培养、同时关注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关注个体道德认知、情感理想认同等方面。培养其道德判断力决策能力、践行策略等。《中庸》对人的天性、后天习性做了表述,“天命之谓性”,言人之天性。顺着人的本性做事即为道,保持人的本真即为“率性之谓道”,“修道谓之教”即言不断修身正己,进行道德修养即为教。我校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色,构建适宜的德育体系。我校培养目标为“呵护天性、培育灵性、发展个性”,即注重学生保持率真的天性,培育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结合各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深入开展德育工作,坚持正能量的思维灌输。注重思想启蒙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我校推行“养正”系列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红领巾入队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的进一步强化。德育品德发展是人的文明化的不断发展,使其具备参与到社会中去的品德和性格。道德原则的学习结合形成社会理性,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不断放大学习动机。我校旨在通过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收获真性情、真涵养、真人生。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以健全的人格的塑造为己任,做扎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学生奠定基本。教师也应该不断以己力修身,同教育联系,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稳步改善。

(二)培养认知能力,提升智育水平

对于小学教育的开展,是采取循序渐进性的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认知是教育的开始,正确了解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对给予此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其认知能力,提升智育水平。我校加强对老师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业务教学能力等,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并积极参与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我校以“和乐无疆,童心飞扬”为校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师者,教人率性、教人修道、传道授业、知识解惑是其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所在。对于教育活动要正心,顺着初心、信心,用耐心、细心来付诸行动。现阶段小学教育还是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小学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注重引入新形式的教学方式,如观察、思考、深入求知等,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校开展“养知模块”来开拓学生眼界、培养扎实的学习基础,相关研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兴趣、培养性格,有助于养成良性学习习惯、促进和其他方面的融通。开展相关环保活动,提升其环保认知意识。科技教育培养其对理性科学的认知意识。开展相关爱国活动促使其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的建构。以及家校联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此活动,学生能接受到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联动合作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认知,开启人生智慧。

(三)确保身心健康,强化体育锻炼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教育是一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也起到了塑造人格的作用。体育教育与日常教育处在不同的空间和环境,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更容易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本真品质,也可以窥探学生的意志毅力等方面的程度。同时体育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培养集体参与相关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教育在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将品德教育融汇其中,促使学生形成坚毅的耐力和品质。体育锻炼进行中所体现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释放天性的快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积极的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于小学学生的天性使然,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玩乐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也是个人身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关注体育教育,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体育项目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在趣味运动的环境下进行良好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对其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校适时开展适合现阶段学生的体育活动,并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努力实现体育教育的规范化。

(四)开展特色活动,增强美育熏陶

我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由来已久,我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特色活动,增强美育熏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文化熏陶为手段,美育教育对人格结构塑造、审美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进行情感认同教育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就是开启学生心智启蒙的第一把钥匙。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开展多种活动,如创办阅读角、书法活动、经典诵读、依托传统节日进行实践活动等。用创意活动激发兴趣,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就是在大量的阅读积累运用中锻炼出来的,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尽量多接触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学习经典中明白人生哲理,也使得其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古代圣贤智慧,形成思想认同。这个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就彰显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发光发热体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老师引导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活动的开展,老师在日常教育中应对学生的美育教育进行认识和把握,使得更主动、更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来建构对于我国文化的正确认识,以收获教育质量的最大回馈。

(五)结合具体实践,加强劳动教育

在国家发展新时期,我国把劳动教育提到了一个亮眼的位置,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具体的现实指向性。国家政策出台之前,很多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不给予充分的关注,也忽视了对于孩子动手能力的开展,学生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因此立足塑造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术的应用,促进学生各方面协同发展。我校开展的相关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道德主要渠道,不断认识到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特色校本教材《养趣》是重要依托。我校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积极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开创了科技创新校本教材《养趣》,完善了综合活动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科学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旨在注重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在遵循学生天性的基础上,培养其对于科学的求知性,锻炼其相关能力的提升。将科学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树立科学意识、理性意识。同时劳动教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定意志,培养其思维性和创造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其智力发展和体力发展,劳动教育与其他方面相结合,形成以劳育人,以德化人,以美感人的多方面的教育模式。

“五育”并举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共同参与,都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产生了不同方面的积极影响。实施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小学教育,形成完备的德育体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深入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断推陈出新,改进教育方法,才能促使学校将五育并举措施和立德树人观念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吕英辉.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2020,(4). [2]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01. [3]张玉婕.新时代下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J].2019.(10). [4]田友谊.小学教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