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温春月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杨庄乡大阳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1]。因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进行个性化教学,对满足学生发展所需尤为重要。以往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老师过于注重对体育技巧、技能的知识传授与训练,多以普遍性教學为主,未考虑学生个体所存在的差异化,进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诉求。而只有培养学生的个性、着眼学生的个性,才能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提升体育课整体水准。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质量 优化

 体育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小学体育则是这一漫长过程的开端,作为中学体育、大学体育以至于终身体育的关键链接,新课程课改中肯定了小学体育的重要地位,并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学体育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是以后初中、高中、大学体育学习的启蒙,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就现有的体育教育现状来看,小学体育教育并不乐观。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是以新课程课改为教学指导,结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调整,形成与素质教育和改革指导思想一致的教学模式。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不足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状况比较常见。以下状况,可能小学体育教师们都深有体会:队列完成后,学生们都在自顾自的聊天,完全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太过于片面,只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项目参与,其他项目毫无兴趣;有些体质较差或对体育课程有抵制情绪的学生,利用各种方式逃避参与课外体育课程。这些教学现象都说明了学生们的体育学习兴趣不足,而体育课程的教学以课外教学居多,因此这些教育问题管理更为不便。

  (二)引导思想的偏差

  除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外,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应该是体育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传统教学思想中,认为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放松自我的环境和场所,因此体育课程完全不存在所谓的设计规划,更直白的说,这样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就像下课十分钟的放松活动一样,毫无学习意识可言。另一种引导思想则将体育课程禁锢在了应试教育当中,教学重点全部放在了体能训练的项目上,这样的体育教学既忽略了素质教育中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部分,又会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感,更加逃避体育课程学习。

  (三)教学内容太过单一

  绝大多数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规划方面都毫无经验可言,因此其课程设计完全就按照教学任务要求来,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这些教学内容通常都是结合体育课程考核以及中考加分项目而制定的,如此一来,体育课程教学又落入了应试教育的“圈套”之中。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只会让学生越逃越远,最终演变为不可挽回的恶性循环。

   二、实施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运动兴趣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小学生因成长环境、理解能力及学习能力不同,其在相互之间自然也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体现,但是大多数的老师将其认为是学生之间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导致,因此对其差异表现出不认可、不尊重、不理解,极易将学生进行差别对待,教学内容也多是针对运动能力、理解能力好的学生进度而定,从而使学生间的学习质量形成较大的参差性差异。这样以来,体育课堂中,就是总有很积极和“歇息”的同学。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为教学课堂的重点讲授方向,以此不仅可以使所有学生能够跟得上学习进度,全体同学都能有所进步,最终提高运动能力,进而提高体育课堂质量。换而言之,通过分层教学,一节课有planA、planB,也有planA+、planB+,即针对学生需要什么,教师辅以怎样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感。

  例如,在以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游戏检测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以及观察其在速跑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再讲解相关的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探究以及比赛。这样使学生不会存在太大的落差感,还可以为后续讲授运动技能奠定了良好的气氛。以此,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还激发学生之间的体育精神、运动意识等。

  (二)拓展教学空间,发展学生体育爱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不只局限于课堂中,体育老师还可以拓宽教学空间、教学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班级内成立兴趣爱好组,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加入对应的兴趣组,发展爱好、培养个性。如成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等球类项目的兴趣组,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交流运动技巧。最难得的是,学生加入这些兴趣爱好组后,还可以以运动找朋友,一起练习、互动、娱乐起来更加便捷。还可以成立踢毽子、跨栏、健美操的兴趣爱好组,让学生有多项选择,共同学习,发挥个性。这些兴趣爱好组逐步发展成熟之后,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定期举办班级内的交流赛,多一个展示平台,多一份交流,以体育促交流,也让大家的个性得到更大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学校举办的“阳光运动”中,体育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思考运动口号,凝心聚力,让学生体验到集体运动的快乐。当班级内的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时,还可以定期举办校级体育类的比赛,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深切感受体育精神、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

  (三)采用科学评价,鼓励兴趣发展

  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方面,也不能单一的以短跑速度、投篮技巧等对学生进行片面的评估。在发展个性化教育中,体育老师要运用科学的评价,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励学生个性发展[3]。例如,当学生在练习篮球投篮,命中率很低时,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渗透投篮要领,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战胜困难;而当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得很好,技术要领掌握得透彻,在实践中能熟练运用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认可学生的表现,以激励学生持续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更大的突破;当学生因自己的一点突出表现而骄傲自满时,教师要理性评价,教会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在实施评价时,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并且结合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进步速度等对学生实施全面、科学的评价,使那些虽然体能基础差,但是只要使在进步的学生也不至于因较低的分数,进而丧失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执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认为只有在摆正体育课程教学观念和思想的前提下,体育课程改革的施行才是积极有效的,本文结合笔者小学体育课程的执教经验,主要就以上教学问题作出讨论研究,希望能对各位教学同仁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静.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