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留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刍议留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井秀娟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湫坡头中学 陕西旬邑 711306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为从根本上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语文教材中拥有大量采用“留白”写作手法撰写的文章,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从静态文本中挖掘留白意蕴,是现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重要战略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留白”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并针对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留白”手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由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留白”教学方式;教学现状;实践应用

一、“留白”教学方式的基本概述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留白”一词最早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即通过留出一定的区域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达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表达目的。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留白”其实简单而言,就是教育工作者通过紧抓知识点和学生心理特征,从不同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将原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点讲解转移到文章内容理解方面,通过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思考,使其思维得到启迪、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单一化教育教学模式相比,“留白”的实施在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能引导学生从静态文本中找到文章的可动、可读之处,进而为主旨和内涵的深刻把握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的基本概述

(一)教学形式传统化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传统化是影响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来看,素质教育教学时代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自身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纵观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重心始终集中于知识点精讲以及学生对于答题技巧的掌握度,却未能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在削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也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二)教学思想落后化

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做出的重要战略改革,但纵观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却未能从思想上提高对“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视,各类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的知识点接受方法和学习习惯背离,长此以往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此外对于各类知识的巩固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教育教学范围过于局限

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坚持,但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教育重心集中附录中有限的资料,没有其他权威的可供参考资料,教育教学的局限性在降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效率的同时,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无法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没有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活动,甚至将一些文体、艺术鉴赏、文学流派等内容的附录直接剔除,在破坏教学系统性的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未能得到明显突破。

三、初中语文课堂中“留白”教法的实践应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留白”的实施在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同时,也显著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战略手段。就目前而言常用的“留白”方式主要有——人物留白、符号留白以及情节留白,其具体实践应用方式如下:

(一)人物留白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关于人物的描述与刻画是“人物传记”中的重点内容,其作品精髓就在于作者能通过利用多种写作手法将人物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在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同时,加深他们对于课程内容的记忆力和理解度。在进行文章赏析过程中,在分析人物刻画时,教育工作者可采取“人物留白”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教育工作者可紧抓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引导学生共同探寻人物形象的留白点,由此在不断丰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人物形象。如在进行《我的母亲》课堂教学过程中,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死的时候才29 岁,留下三男三女”,在赏析时教育工作者可引导学生分析“才”这个字在这里的作用以及它能不能省略,而后通过引导学生对“母亲形象”的叙述进行深入剖析,引出虽然对于母亲的死作者用一笔带过,但却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这种写作手法更能将人物形象立体化,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

(二)符号留白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标点,在文章中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反复推敲。在文章赏析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要采取“符号留白”的教学方式,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符号赏析和品味,由此在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力和理解度。作为文章的重要构成部分,符号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对于特殊符号而言,更能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言外之意”。如在进行《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可了解到文章多次运用了“省略号”,因此教师们可带领学生去剖析每处“省略号”的使用意义,如在“广场回音:呵,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此处的“省略号”所起的作用是强调,强调周总理在日夜操劳,通过符号留白将作者的爱戴之情、崇敬之情等多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符号留白”,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由此引导学生品味将符号背后蕴含的情感的同时,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

(三)情节留白

在当前文章创作过程中,结尾虽然是文章的完结处,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最忌讳的是整个都完了,因此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的优秀作品其实在文章的结尾处都会故意留白,给予阅读者一定的自我想象空间,为“言有尽而意无穷”目标的达成创造良好条件。相比人物留白和符号留白而言,情节留白其实更加普遍,即它主要是作者为表现其精妙构思及独特艺术效果的一种写作手法,能带给学生无限的回味与遐想。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文本赏析过程中,需借助“情节留白”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深入解读,由此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同时,确保自身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如在进行泰格特的小说《窗》阅读教学过程中,文章结尾写到一堵光秃秃的墙时,戛然而止,让我们回味无穷,因此在赏析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从多个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节中续写小说结局,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最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语

简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动静结合和无中生有的教学艺术——“留白式”教学实践于语文课堂,并在坚持适合、适量与适度原则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内,由此在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同时,为“教是为了不教”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萍,张本欣,宋晓芝.初中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 综合天地,2017,12(29):122-123.

[2]计敏芳,徐涛涛,陈金国.最美,是那一瞬的留白——例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3(11):222-223.

[3]蒋瑛,张海华,李薇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留白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7,12(7):125-128.

[4]张宗方,张建东,徐志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19,12(05):121-123.

[5]吴炳艳,任一凡,张海燕.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学周刊,2019,22(16):129-130.

[6]褚晓琴,徐小林,李明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3):12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