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塑造班级精神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4
/ 2

良好习惯塑造班级精神文化

王祥永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222001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重在养成。然而,我们在良好习惯养成的路上,走得一点都不轻松。良好习惯的塑造者不在少数,但 “有成”者却少之又少。良好习惯的塑造对于疑练班级精神,共建规则文化,引领班级行动方向,形成班级行为自觉;营造班级环境和良好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习惯养成 班级精神 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日益增多,个人的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良好习惯在人的综合素养形成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习惯养成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良好的习惯重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塑造者不在少数,但 “有成”者却少之又少。本文从班级精神和文化的形成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塑造良好习惯。

一、 凝练班级精神,引领班级行动方向 班级精神是班级学生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在师生共同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及心理特征,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班级精神的形成一定要经历全体成员民主参与讨论的过程,让班级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不断充实班级精神的丰富内涵,让所有成员在广泛而深入的民主讨论中逐步理解、认同、内化班级精神,激活每一个成员生命中求真、向善、崇美的正能量,唤醒每一个成员集体主人翁的意识和实际行动,让班级成员在充分地参与班级精神的民主讨论中找到“我”的影子,让全体成员觉得班级精神代表的就是自己,形成全体成员对班级精神的最大认同,真正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奉行不悖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旦形成旗帜鲜明的班级精神那就是一股伟大的力量,班级每一个分子的生命潜能将被最大限度地激活,它将引领班级每一位成员苗壮成长,它将促进班级沿着班级精神指引的方向快速前行,从而在班级构建一种“人人共享,全员共建”的理想愿景。 为此我们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提炼出若干条“集体精神”,在班级采用主题班会、座谈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多种形式,让老师、学生、家长展开了大讨论。就“集体精神”的所有条款,每一个成员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当“集体精神”最终确定的时候,全体师生都为之兴奋不已。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地引领班级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

我们还在班级组织了“我们的愿望”讨论会,师生共绘班级愿景“做最棒的自己”。这次活动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给了他们一种积极的向往和力量,激发了孩子们向上的愿望,用美好的理想感染了孩子们,促进孩子们求真、向善、崇美,促进班级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孩子们茁壮成长。 二、共建规则文化,规范班级行为准则 班级规则具体规定了所有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规则文化是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班级的集体意志。根据班级文化渗透的程度,我们可以把班级管理分为人为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层面。 先说“人为管理”。这样的管理是盯出来的,一旦管理者不在场,班级往往就会失常,平常的平平顺顺突然消失,长期被压抑的“暴徒”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 再说“制度管理”。完善的制度让班级管理逐步走向自动化,不论管理者身在何方,制度会约定大家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过,实践证明,任何制度都是有缺陷的,制度不是万能的,只有当制度被对象认同的时候,制度管理才有效。当制度不能解释行为的时候,班级就可能会出现秩序混乱。而当个体不认同某些方面的制度时,他们也会“揭竿而起”。“文化管理”与“人为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最大不同是:文化管理不仅仅告诉管理对象应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领管理对象走到行为的背后探明为什么要这么做,用思想理念引领行为。这里,规则已经成了一种文化,已经成了自觉行动,这样的引领是能够深人孩子心灵的。 从文化管理的立场出发,我们要让学生民主参与规则形成的过程,仅仅写在纸上的规则是缺乏生命力的。对那种老师精心拟订的班级规则,学生往往不以为然,仍然我行我素。因为,这里只重视了规范的结果“一纸公约”,忽视了规范生成的过程,忽视了孩子们的生命体验,没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只有引领学生形成班级自己的规范,才是有意义的。育人重在育心,只有当教育触及学生灵魂深处的时候它才有魅力。 比如关于课间吵闹现象,我们没有对学生直接宣布什么,不给学生框定什么。我们先是等待时机,让学生自己来感受,来思考,来讨论,来决定。一次课间,教室里正吵闹,我们随机抽了几个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问他们此时此刻身处教室有什么感受。几个孩子的回答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居然全都认为太吵了,且都明确表示不喜欢。有了这样的调查,我们也更有底了。终于,我们给孩子们抛出了关于课间吵闹的话题,让大家谈谈刚才课间身处教室的感受。结果,孩子们几乎一致认为,太吵了,有的说吵得人心烦,有的说吵得上课铃都听不到。这样一来,大家的态度就很鲜明了。下一环节,我们就安排讨论“你希望课间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的发言很是精彩,超出了我们所设想的范围,我们开始庆幸当初没有自己提出几点就发布公告,因为孩子们深有感触,而且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愿望,所以表决“教室课间文明公约”的时候,孩子们情绪激动,几乎全票通过。当我们征求“教室课间文明志愿者”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高高举起了小手。也正因为“教室课间文明公约"是孩子们全程参与生成的,沟通变得无障碍。因此,该公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支持率很高,效果也格外好。若是哪位同学时没注意,也是一点就通,不用多讲,他马上会很不好意思,因为这是大家都认可的,自己也是赞同的,他怎能不惭愧呢?

三、营造班级环境,促成班级良好氛围 班级环境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班级环境代表的是一种思想,整个班级环境设计应该是班级文化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班级环境代表的也是一种态度,独具匠心的精益求精的班级文化设计制作过程,体现了追求卓越的行为取向。班级环境代表的还是一种品位,优秀的班级环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让班级文化生活更充实、更有魅力。班级环境代表的更是种氛围,良好的班级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成长空间,让身在其中的成员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成长。 良好的班级环境在养成教育中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为此,我们努力在班级营造一种整洁舒适、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环境,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和品位,陶冶成员的道德情操,增强班级的归属感,提高班级的凝 聚力,彰显班级的精神。 为此,我们从班级文化出发,精心设计、建设班级环境文化,让班级文化价值体系在整个班级环境文化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着力培育以“责任、规则和卓越”为核心价值的班级文化,在班级环境文化诸如班级愿景、黑板报、队角、公告栏、标语、成果展示等显性文化中,都紧紧围绕班级文化核心价值展开。 环境文化还包括地面卫生、桌凳摆放、抽屉整理、饮水机管理、书柜管理、图书角管理、植物管理、窗帘开合等常规管理,让环境始终保持整洁有序、清新优雅,时时处处都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是规则的美丽,这是一种生动的文化,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明哲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15)

2. 李爽 创建生态班级,营造特色文化——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J] 《教育》2015

3. 高蕾 浅谈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J]. 《好家长》.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