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关系对个体浪漫关系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同胞关系对个体浪漫关系的影响

连宇婷

北京科教科学研究院 北京海淀 100190

[摘要]同胞关系和浪漫关系都是个体一生中重要的情感资源。本研究使用同胞关系问卷和浪漫关系问卷,同胞关系问卷包括同胞亲密、同胞冲突、同胞竞争三个维度,浪漫关系问卷包括浪漫情感、浪漫行为、浪漫认知三个维度。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湖北、广西、福建的330名被试,独生子女仅填写浪漫关系问卷,非独生子女填写浪漫关系问卷和同胞关系问卷,将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了大学生同胞关系和浪漫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同胞关系 浪漫关系

引 言

生态系统理论将个体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Bronfenbrenner,1979)。微观系统中包含了两种最重要,也是最早与个体接触的关系——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国内外研究者都对亲子关系做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国内由于早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涉及这同胞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对比上。近几年“二胎”政策的试点,关于同胞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我国一次重大的人口调整,可以预见,非独生子女家庭将会逐渐增加,拥有同胞的个体也将呈上升趋势。同胞作为个体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之一,是个体一生中重要的、稳定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来源。年幼时,年长的同胞部分承担起照顾幼儿的责任,成长过程中,年幼儿童有意无意的模仿、学习年长同胞,成年后,同胞之间给予对方支持和鼓励。漫长岁月中,同胞之间强烈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这段家庭关系重要且独特的力量不容忽视。

个体将对某一异性的情思发展为爱情,与另一个体建立浪漫关系,是成年早期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与另一个体建立稳定的浪漫关系不仅对社会角色转化的圆满完成、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生活应对具有积极作用,而且也会影响成年早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中,浪漫关系的建立更被视为个体必须完成的“任务”。

有研究指出,同胞关系对个体与他人建立浪漫关系有影响,那么,同胞关系如何影响、怎样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本次研究,将对同胞关系和浪漫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330名被试,被试年龄在18~25岁之间,通过现场问卷施测与网络问卷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3份,由于家里有4个、5个和6个孩子的样本量太少,所得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故在研究中加以剔除,因此有效回收率为94.85%。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同胞关系问卷

采用张杰(2016)修订的同胞关系问卷,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同胞亲密、同胞冲突和同胞竞争。其中,同胞亲密和同胞冲突的项目五级计分分别代表1=几乎没有,2=不太多,3=中等,4=很多,5=非常多,分数越高,亲密或冲突越多。同胞竞争的五级计分分别代表1=我经常被青睐,2=我有时被青睐,3=我和同胞都不被青睐,4=同胞有时被青睐,5=同胞经常被青睐,若被试与同胞都不被青睐记0分,若被试与同胞有时被青睐记1分,若被试与同胞经常被青睐记2分,分数越高,竞争越激烈。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亲密性0.899,冲突性0.801,竞争性0.713。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为0.87。

1.2.2 大学生浪漫关系问卷

采用黄沁舒(2013)自编的大学生浪漫关系问卷。问卷包含浪漫行为、浪漫情感、浪漫认知三个维度,浪漫行为包括第2、4、8、10、11、13、15题,浪漫情感包括3.5.7.9.14,浪漫认知包括1、6、12、16题。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浪漫行为0.832,浪漫情感0.755,浪漫认知0.702。采用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浪漫关系质量越好。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为0.906。

13 研究程序

将两个量表编制成一份问卷,在测试时调查问卷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由各班班长、团支书召集学生,由研究者解释指导语,在20分钟内完成,部分问卷委托施测,调查前对委托者进行了相关说明。

1.4 数据分析

本研究中,使用SPSS 20.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等。

二、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浪漫关系的现状

大学生浪漫关系总分项目均分和各维度均分在3.00~3.94之间,表明大学生浪漫关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项目均分由高到底排为浪漫行为、浪漫情感、浪漫认知。

性别在浪漫行为和浪漫情感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在浪漫关系总分上存在差异。

浪漫关系总分在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浪漫情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浪漫情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其余维度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与分析

3.1 大学生浪漫关系的特点

研究中的大学生浪漫关系总分的均分是3.66,标准差是0.67,问卷采用5点计分,中数为3,可见大学生浪漫关系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本研究发现,浪漫关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女性的浪漫行为表现更为明显。这与进化心理学的理论相符,男性在追求短期浪漫关系时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最小化承诺和付出,同时也避免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投入过多;而女性在追求短期浪漫关系时,则是在尝试更多获取资源和评定对方能否作为自己的长期伴侣(转引自,刘洁,2012)。由于女性一旦选择一个男性作为一个长期伴侣,就可能面临漫长的孕育子女和养育后代,所以在浪漫关系中,女性可能将采取更多的行动来检验男性作为长期伴侣的潜质。

3.2 大学生同胞关系对浪漫关系的影响

同胞亲密与浪漫关系各维度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同胞亲密对浪漫关系质量的预测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 研究结果与王文婷(2014)、张杰(2016)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张杰的研究结果虽验证了同胞亲密对异性同伴的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同胞冲突和竞争对异性同伴关系的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张杰的研究集中于异性同伴关系,跟本研究中的浪漫关系仍然存在差别,而王文婷在研究同胞亲密与人际关系时,仅对同性同伴关系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是本研究结果与前人不一致的原因。

该结果与尹云霞(2016)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尹云霞认为童年期同胞关系对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个体与同胞积极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温暖和支持感让个体对自身的态度更为积极,自我评价提高,在社会交往中主动与人交往,与伴侣的关系更为融洽(尹霞云,2016)。参与本研究的被试,如果是年长个体,在照顾年幼同胞过程中,更能敏锐体察他人的情感,如果是年幼个体,接受年长同胞的照顾和关心,学习了年长同胞的优秀品质,因此在浪漫关系中,同胞亲密显著的正向预测浪漫关系质量。

四、结论

4.1 是否独生在大学生浪漫关系中没有显著差异。

4.2 性别在大学生浪漫认知和浪漫情感上不存在差异,在浪漫行为和浪漫关系的得分上,女性高于男性。

4.3 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同胞数量越多,浪漫关系得分越低;姐妹的浪漫关系最好,兄弟次之,兄妹最低。

4.4 男性与同胞年龄差距越大,对浪漫情感的理解越好,女性与同胞年龄差距越大,对浪漫情感的理解有所变化。

4.5 大学生同胞关系质量较好,同胞亲密得分较高,认为父母平等对待所有孩子,冲突和竞争处于较低水平。

4.6 同胞亲密对浪漫行为、浪漫认知、浪漫情感有影响,即同胞之间越亲密,浪漫关系越和谐。

参考文献

【1】代杏子. (2011). Bronfenbrenner生态系统学说及演化:交互作用发展观探索.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华东师范大学).

【2】付雨, & 张莉. (2015). 不同同胞关系对女孩心理发展的影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4), 79-83.

【3】金盛华. (2010). 社会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