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娘炮”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论“娘炮”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张杨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434000

摘 要:“娘炮”作为近些年出现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在人们的讨论话题里出现。“娘炮”是指男性行为、容貌、装束出现女性化特质,它与跨性别者、异装癖者、“伪娘”有着不同的特征。中国“娘炮”文化受cospaly传播的影响,“娘炮”现象曾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古代美男子外在形象女性化都使得“娘炮”现象出现在大众视野。

关键词:“娘炮”;渊源;流变

近年来,“娘炮”一词媒体报道中经常被出现,它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随其影响逐步加深,对这种现象的讨论也较为热烈,本文将通过对“娘炮”概念、传播及历史溯源,探析“娘炮”文化流行的多元成因。

一、“娘炮”的定义

“娘炮”指男性在外貌、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上过于阴柔或出现其他女性化特征。其同义词有娘娘腔(Sissy)、“伪娘”等,这种现象在一般年轻男性身上出现较多。因“娘炮”在学界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导致人们无法将它与跨性别者、异装癖者等词进行区分。在“娘炮”一词产生前,它的另一个同类概念“伪娘”,形容男人外貌、姿态(动作、行为、妆束)女性化,一般带有歧视意思。“娘炮”的产生,让“伪娘”在人们的交谈里变少。

由“伪娘”引申出的“娘炮”概念逐步明确:一、“娘炮”的主体对象是男性且该男性对自己的生理性别有认同感,没有性别认知障碍与性别认知类心理疾病;二、“娘炮”的主体对象性取向包括非异性恋的取向。三、“娘炮”人物呈现穿戴女性化并不是为了心境调整或是异性表达等特殊原因。四、“娘炮”人物不是在长相等单一方面具有女性化特征,而是在在整体个性气质多维度呈现女性化特征。

二、“娘炮”相近概念辨析

有这类特征的男性很多,为了使“娘炮”概念更为明确,我们在此将部分相似概念进行辨析:

(一)、跨性别者(Transgender)。指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其实际的生理性别,对社会文化依照生理性别而建立起来的性别规范感到不适,从而在外在形象、行为举止、心理状态或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表现上有别于自己本身的生理性别。1无论是哪一种程度的跨性别者,都存在对自身生理性别的认同问题,都多多少少存在性别焦虑。跨性别者一般分为两种:Trans man(跨性别男性,女身男心,FtM)、Trans woman(跨性别女性,男身女心,MtF)。

我们还应强调一点,跨性别者和“娘炮”者都不是一种性取向, 跨性别者和“娘炮”者都可以存在多种性取向,就Trans woman这类跨性别者而言,就有跨性别男异性恋、跨性别男同性恋、跨性别双性恋三种情况。而“娘炮”者在性取向上也存在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三种情况。

(二)、异装癖者(Transvestism)。异装癖即异性装扮癖。异装癖者按性别分为男性异装癖者和女性异装癖者。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穿戴女性衣物的男性异装癖者。他们一般表现形式为身着异装,主要动机是心境调整和异性表达,他们通过异装行为一般可以获得舒适感或者引起性兴奋,这种异装行为会伴有一些临床上的显著的痛苦和疾病。

(三)、“伪娘”。“伪娘”指相貌、服装和行为举止呈女性化的男人,它是一种异装行为,这种文化最初产生的目的是“伪娘”人物通过异装来扮演游戏、小说、电影里的某些虚拟角色,发展到后期,这种文化从特定角色扮演延伸到生活里,造成“伪娘”人物自身出现异装、行为举止女性化等行为,这些行为伴随着“伪娘”人物对自己身份认同的错位。

三、现代“娘炮”文化的传播

“娘炮”现象的传播与“伪娘”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ACGN亚文化2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二次元”、“腐女”、“伪娘”等一系列ACGN文化的相关术语。在“伪娘”作为一个概念被收录于ACG亚文化后,COSPLAY文化在日本的风行让它产生了新的质变。日本的COSPALY从1955年开始萌芽,同人角色扮演在日常生活里出现。1993年自香港开启COSPLAY行为后,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有零星个人COSPLAY行为,COSPLAY在中国的流传,使其内容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它不只局限于游戏、漫画、小说里同人角色扮演,也出现了反串角色的扮演。而“伪娘”夹杂在ACGN和COSPLAY文化里被传入中国,随着其在中国的传播,它与娘娘腔、“娘炮”等一系列词语都被用来形容男性的动作、行为、和妆束女性化。

四、 “娘炮”文化的历史溯源

随着“娘炮”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加,人们非常好奇这个现象到底从何而来?大众媒介一般认为,中国的“娘炮”文化与日韩文化的输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文化在流入中国后,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称谓。这种文化是否是完全的外来文化,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流变,从对历史的梳理里,我们能寻找到线索并得出客观公允的答案。

“娘炮”文化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书籍记载从《左传》到《世说新语》,我们“娘炮”的表现特征为外在形象女性化。外在形象女性化在《世说新语》有记载:“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 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3《世说新语·容止》这一章记载着三十九个魏晋时期人物行为举止的故事。其中有九个人物就具有男性女性化特征,这些记载分为两类:一是个人对“娘炮”人物外在形象的欣赏赞叹。二是对娘炮举止的叹赏。对 “娘炮”外在形象的欣赏有:“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4;也有对娘炮行为举止的叹赏。比如将“弱柳扶风”等形容女子的词汇拿来对一个男性进行描述:“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5。又有:“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壁。”6;这些史料证明,人们对具有“娘炮”的外形的人物,不仅接受而且追捧。除了赞叹“娘炮”性质的美男,当带有娘炮倾向的美男子出现,当时的围观者与如今狂热的追星族态度无异。7

结语

“娘炮”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曾在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出现,但并未颠覆占据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娘炮”是指男性行为、容貌、装束出现女性化特质,它与跨性别者、异装癖者、“伪娘”有着不同的特征。中国“娘炮”文化受cospaly传播的影响,“娘炮”现象曾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古代美男子外在形象女性化都使得“娘炮”现象出现在大众视野。

1 陈宁 冯莉:《跨性别群体的媒介生存境遇和传播策略》,《文学与文化》2018年3期。

2 ACGN亚文化:ACGN为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合并缩写,是从ACG扩展而来的新词汇,主要流行于华语文化圈。

3(南朝宋)刘义庆著,张万起 刘尚慈译注:《世说新语译注·第十四章·容止·第二则》,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611页。

4(南朝宋)刘义庆著,张万起 刘尚慈译注:《世说新语译注·第十四章·容止·第二则》,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629页。

5(南朝宋)刘义庆著,张万起 刘尚慈译注:《世说新语译注·第十四章·容止·第二则》,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638页。

6(南朝宋)刘义庆著,张万起 刘尚慈译注:《世说新语译注·第十四章·容止·第二则》,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616页。

7(南朝宋)刘义庆著,张万起 刘尚慈译注:《世说新语译注·第十四章·容止·第二则》,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6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