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浅谈初中地理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郝薇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微课是当前教学领域中一种最为先进、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其以新颖丰富的教学形式以及多样化的教学功能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和青睐。本文也会针对该种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着重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其中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优化措施,以便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融合应用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和学习素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满足当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使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微课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有很多弊端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给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想使微课的优势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就要寻找一条便捷有效的教学优化途径来促进初中地理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1 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1.1 学生地理学习效果不理想

现如今,一些初中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常常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将地理课纳入到边缘课程中,不仅课时安排较少,而且相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也是按照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初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安排会将区域地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虽然这部分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深层次的掌握要求不高,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地理知识结构,如:自然地理、区位观点、区域分析方法等,所以若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充分掌握地理学习内容,则必定会给学生的日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

1.2 微课的实际应用率偏低

从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微课的实际应用率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初中院校并未重视微课教学的重要性所致,不仅缺少相应的载体平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微课学习环境,而且一些教师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时,常常会耗费大量时间制作微课,但实际微课的使用时间却是很少,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影响微课优势的充分发挥,从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1.3 微课制作内容不完善

现阶段,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自身对微课的理解和制作要求了解不够深入,所以经常在课堂上直接将PPT教学软件作为微课来使用,并且有的微课制作内容只是图片的集合,缺少视频的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阻碍,使之无法做到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 强化微课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优化策略

2.1 设计参与式地理微课

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工具,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技能。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和讲解地图,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再加上缺少对地图技能的系统训练,所以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无法跟上教师的学习节奏,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导致部分心理素质低的学生产生逃课、躲避教师提问的心理。因此,要想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就要通过设计地图微课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参与和训练的机会。首先,教师在设计地图微课时要确保微课内容的新颖性,以便可以最大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在微课学习中掌握地图技能;其次,要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微课教学情境。例如,可以利用微课将学生所在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对其中的知识技能等进行探讨和模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其在参与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从而真正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重构微课教学内容

要想进一步提高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率,关键任务就是要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建构。例如,区域分析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要想明确的进行区域划分,就需要相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教学需求,利用微课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即在该知识单元结构中着重讲解若干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区域分析方法,了解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分布情况、地理特征差异、地理因果关系以及地理空间的相互作用等。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突出微课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相关教师还要在微课视频中加入一些思维导图和心象地图的绘制内容,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通过地图微课,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说一说自身所处区域的地理特征吗?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地理过程?产生了什么作用等问题,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思维想象,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地图技能,又能渲染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 不断提升学生地理关键能力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一般会要求学生对某个区域的地理事物加深记忆,而地理学科的本质是要求学习者要对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中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发生原因、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变化等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基于此,在开展微课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就要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中某一个地理思维问题进行探讨和学习,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地理关键能力,提高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欧洲西部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对欧洲的气候特征、地形因素以及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又能使其对比分析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得到最大化提升。

2.4 引导学生微课学习后进行高效的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微课与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有机结合的最重要环节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以便更加有效的在课堂外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利用所学的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尽可能把地理课程转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微课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相关国家的微课后,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国家的发展情况和地理特征等进行分组讨论,并通过绘制该国家的概念地图、思维导图等来展示最终的交流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学习地理学科的乐趣,又更好的掌握了地理概念知识。与此同时,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而为其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的最大化提升。因此,相关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微课的应用,采取科学合理的微课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艳敏, 赵炜. 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9, (04):215-216.

[2]陈林杰. 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 (06):35-36.

[3]林柳杨. 基于微课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 读书文摘, 2019, (07).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