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王琳

彬州市实验幼儿园 陕西省咸阳市 713500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及,且被作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贯彻于幼儿教育教学中。具体来说,课程游戏化是指实现游戏与课程教学活动的巧妙融合,将幼儿教学以更加生动、有趣、有效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幼儿能够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全新的经验。其实质是将游戏所倡导的游戏精神渗透到教学中,使幼儿在充分感受到课程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精神层面的成长。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模式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现如今高标准的幼儿教育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也积极转变观念和思想,不断探究创新型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而课程游戏化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作为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指明了方向。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推进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摒弃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将幼儿教育教学以贴近幼儿生活、兴趣和学习需求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和支撑。

一、重新解读幼儿游戏,推进游戏化教学进展

游戏作为一种富含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方式,对于年龄尚小、有着活泼好动天性的幼儿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相比于传统机械、灌输式的幼儿教育模式来说,幼儿更容易对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产生好奇心和学习动力。为此,在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进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意义,将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活动与游戏巧妙结合起来,通过对幼儿游戏的重新解读来实现游戏化教学的良好设置,促进幼儿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使幼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展下去。

例如,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幼儿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课程结构的调整,精选游戏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游戏化教学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幼儿的身体机能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因而传统以机械、反复训练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在体育锻炼中设置“采果子”的游戏,从中锻炼幼儿的奔跑能力和反映能力。游戏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三队,每队以纵队排列的形式站立在起跑线上;开始的号令声发出后,每队站在排头的幼儿双脚跳过圆圈开始奔跑,并在遇到由长绳拉成的障碍时俯身穿过,向终点跑去,并从放置于终点的筐中拿出一个小球返回原点,将球放进放置于起点的筐内,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并由他(她)继续参与游戏。接下来的幼儿按照刚才的方式以此取球、放球,直至所有人全部参与完游戏。在紧张、刺激的游戏氛围中,幼儿完成了相应的体育锻炼目标。如此,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解读及游戏化教学的设置,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和动力,满足了幼儿多样化的认知、学习需求,推动着游戏化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二、注重游戏环境设置,提升游戏化教学质量

游戏环境的良好设置与否对游戏化教学的顺利进展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开展游戏化的幼儿教学时,教师应在把握园区整体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园区内现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游戏环境,使幼儿通过多样化游戏环境的设置能够充分体会到游戏教学的乐趣所在,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幼儿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这课内容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首先利用互联网给幼儿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或是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内容的形式来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之后,给幼儿提供相关的道具,比如蝌蚪头饰、类似的衣服等,并利用多媒体设定背景,让幼儿在了解故事大致情节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幼儿通过口述的形式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并给幼儿提供纸条、橡皮泥等道具,让幼儿在陈述的过程中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绘制出来。通过生动、适宜教学场景的设置,幼儿对故事的大致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如此,便为幼儿提供了生动、适宜的学习氛围和空间,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更理想幼儿教育教学效果的取得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打破教学范围限制,提升幼儿社会认知力

传统的幼儿游戏教学范围往往局限在幼儿所在的教室或是园区范围内,游戏活动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幼儿认知视野的拓展。为此,在实施游戏化的幼儿教学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教学范围和空间的限制,由以往的室内和园区内教学拓展到家庭、社会的范畴,使幼儿能够接触并学习到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实现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例如,为了增强幼儿对周边生活环境的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菜市场、超市、医院、银行等场所进行实地参观,并在“参观”的过程中向幼儿介绍这些公共场所的职能,比如菜市场和超市是人们购物的场所,引导幼儿从中观察人们是如何购物的;医院是看病的场所,有了头疼、感冒等不舒服的症状时,要赶紧去医院就医;银行是人们存钱、取钱的场所,人们经常会将大额的人民币存进银行,有需要的时候再支取出来……使幼儿对这些公共场所的功能有所了解,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活动经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运用到自己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此,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和范围的局限,促进了幼儿知识水平和认知视野的提升,使幼儿的认知交往和社会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关注游戏精神渗透,促进课程文化的形成

游戏精神是指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一些真实感受,以及不断强化之后形成的精神层面的认知,比如自由、自主、愉悦、合作、创造等等。在实施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游戏精神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鼓励幼儿在教学中展现出来的奇思妙想和独特想法,并在幼儿出现搞怪和恶作剧行为的时候,不应急着批评和否定,而应在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合理、适当的评价,从而充分激发幼儿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精神品质和健康精神风貌的形成,同时关注良好、优质课程文化的形成,使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

例如,在进行绘画的教学时,有的幼儿往往不按照事先的范例和设定进行涂色或是结构的布局,或是常常有乱涂乱画现象的产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不应急着批评,而是应当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为何常见的花朵都是红色、黄色,为何将花朵涂成绿色,或是将太阳涂成蓝色等等,并在了解到幼儿的独特想法后,对幼儿进行肯定和赞扬,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空间得以保留住。如此,便将幼儿所倡导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渗透到了教学中,促进了幼儿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信心的提升,使幼儿教育教学效果得以不断改进和优化。

总之,课程游戏化作为幼儿喜爱且与幼儿认知水平相符的幼儿教育模式,在提升幼儿参与积极性以及优化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究课程游戏化教学开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单调、枯燥的幼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灵活、有趣,为实现幼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吴蕾.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

[2]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

[3]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