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浅谈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应用

傅朝二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内容提要】:思维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有关。人的智力水平高低,从根本上讲就是看有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也是脑力活动。“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可以说体育活动会让孩子更具有人类的灵性,更聪明。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练习能提高脑神经的反应速度,促进各种思维品质的发展。让孩子在运动和游戏中尽兴,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发明和创新自己的小游戏,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成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孩子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关键词】: 思维 独创 反应 速度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最有价值的方法。以游戏的方法寓教于乐,特别是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是培养孩子,启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下面就介绍几种在平常的体育课中和生活有利于发展孩子思维品质的运动小游戏。

  1. 提高反应速度的小游戏

  1. 冲过封锁线

在球场上画一条线,一人准备跨越横线,线的两头各站一个待球的人,当那人跨越横线时,想办法用球击中来者。被击中者为失败。这个游戏也可多人参加,最好由几个组组成。可以按小组、年龄、性别变换分组。线的长短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如果难以击中,线就要画短一点,相反,线就要画长一些。注意的是,投掷球的人只能在线的端点以外掷球,只限击打对方腰部以下部位。

  1. 反导弹游戏

画一个小圈,并以小圈的中心为圆心再画一个大圈。选一个人站在小圈内,其他人面向小圈,手拉手站在大圈上。游戏开始时站在小圈内的人控制球,并设法将球踢出大圈,球从谁的左边出圈,谁就替换小圈内的人踢球。踢球时,球不得高于膝盖部位,不得越出小圈踢球。拦截球时,不得用手触球。圈的大小可以调整。小圈内也可以增加人数。人数少的情况下,可以与其他小组组合起来玩。

  1. 闯关游戏

最好是多个小组一起做。选出两对选手负责摇绳子,其他人为闯关者。两对选手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干扰。顺利闯关者为胜方。碰绳者与摇绳者互换。要求:摇绳者不能变换摇绳速度;闯关者应尽快闯过两个关口。建议:可要求闯关者在每个关口跳绳一次;也可以两个人手拉手一起通过。

  1. 发展独创性游戏

  1. 独创舞蹈姿势游戏

每个人都做一个舞蹈姿势,然后让一个人参考每个人的姿势创编一个新的舞蹈姿势,当新的舞蹈姿势亮相后,大家认为与其他人不同时可以认为他具有独创性,然后大家再变换姿势,创编者不断参考每个人姿势创编新的舞蹈姿势亮相,当再也创编不出来新的时候就换另外一个人创编,最后看谁创编的多,即为胜者。

  1. 攻防动作研究游戏

三人一组,两个人分别做出攻防动作让另外一个人看,看完后应马上想出一个能够防住两个人同时击到自己的动作然后进行实战。如果没有防住任何一方的打击,则动作创编失败。练习时攻方不能太用力,不能伤害防守方。如果不能有效防止对方进攻,可以简化成一对一的进攻。如果能够应付自如,可以增加进攻人数,变成三人攻一方或四人攻一方。

  1. 编英语单词游戏

在一端放置多套英文字母,挑选英文字母后跑到另一端放好,看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编出最长的英文单词。要求每次只能拿一个字母,并且字母顺序按跑去拿来的次数排列,即第一次拿的字母应是组成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第二次拿的字母就是组成单词的第二个字母。在规定的时间内,单词最长的一方为胜方,如果单词一样长,则判定最快方为胜方。

三、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游戏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于是许多孩子成了电视迷、电脑迷。如果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游戏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摆脱电视、电脑的诱惑,还能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孩子体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不能充当看客或只是个帮手,最好与孩子一起投入到运动和游戏中,一方面运动和游戏有家长陪同可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也能与孩子成为好朋友,为与孩子更好地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能叫上邻居或者朋友共同参加运动和游戏时最理想的,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与孩子也能交流,家长也有机会更好地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现在打一个电话,发个短信并不难,希望家长们为了孩子的身体更健康、更聪明,从自己做起。

四、鼓励孩子去尝试

许多发展智力和思维的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不一定玩什么游戏都很顺利,也不一定在游戏中总是胜方,这时家长应以培养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孩子的发展史循序渐进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孩子在游戏时,体验运动和掌握运动方法需要时间,今天不好,明天可能就很好。有成就的大人们也是在无数次失败中走过来的,何况孩子呢!教育孩子能否成功,往往不是教育方法不好,而是教育者包括家长缺乏耐心。一般的孩子都喜欢体育游戏,他们不是不努力,只是孩子与孩子的智力结构不一样,需要练习的时间也不同,有的见效快,有的见效慢。因材施教,给孩子时间,让他们在运动中去发展自己的智慧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周庆林,《研究性体育运动指导》,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陆作生,《孩子,这样运动最健康》,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