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0
/ 3

应用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郁林彬

南开大学, 300071

摘要:本文认为初中的教学环节都应该用心融入应用心理学的理念,并提出了应用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建议:一是扎实地开展应用心理方面的游戏教育活动;二是有爱心更要有信心,提高心理教育技能;三是进一步丰富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四是坚持不懈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88556

一、前言

中学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稳定的青春期心理,在这一时期要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这一时期中学生阅历相对有限,心理发展并未完全成熟, 心理教育较容易进行,且基于初中阶段的基础性以及长期性,中学生这时形成的心理认知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学校与教师要重视这一时期的心理教育,从心理上与行动上督促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得中学生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的教学环节都用心融入应用心理学的理念

1.学科教学更加用心,能够渗透心理教育

学科教学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需要初中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在教学中以心理教育知识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基本心理知识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和教育学相关理论等。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心理教育水平,在这一背景下还要进行认知智力观、情绪智力观和知识智力观“三观教育”,构建“情知课堂”。

案例一:一天,一位八年级某班英语老师在进行课堂问答时, 选择认真听课但是性格较为内向的王某同学进行提问,这位同学其实心里有了答案,但是由于胆小不敢举手,即使被老师点名也不敢说答案,对老师说自己不会。老师看出了这位同学的心理问题,邀请大家鼓掌鼓励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并对这位同学说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于是这位同学回答了老师提问的问题,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答案,并邀请大家鼓掌表扬这位同学。从这以后, 这位同学开始积极回答问题,变得更加活泼、自信。

2.学校管理更加用心,融入心理教育

学校管理中融入心理教育的效率较高,因为学校管理涉及到的学生最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要从学校管理入手,使得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内涵。首先就是用学校的心去切身引领学生的心,具体形式可以为让学生每天填写自己的成长历程,定时上交一次,由教师批阅并写批语,在批语中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这样一来教师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另外要使得学校资源略微向心理教育倾斜,评奖评优活动不再仅限于学习方面,不仅学习较好的同学能够领奖致辞,心理较为健康、自信积极、乐于助人的同学也要等领奖致辞,使得全校营造一种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最后,当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密切关注,当重视心理健康成为学校的共识,学校就可以从制度上保护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人人都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去积极获取心理的养分,从而积极快乐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3.校园文化更加用心,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既包括学校整体的建筑布局与装饰风格,又包括校园绿化布局,还有校园教学楼走廊里的黑板报, 教室外墙上张贴的文件等。因此学校可以从校园文化入手营造注重心理健康,倡导学生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除了可以从校园的文化柱、文化石等方面宣扬积极的心理教育以外,还可重点从班级文化墙以及黑板的内容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例如可以定时开展各种心理健康主题的黑板报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优美的图画唤醒大家心中的积极因素。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也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使得学生学会注重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寻找调节心理的技巧与方法,使得自信积极的情绪蔚然成风。中学生心理发展较为稚嫩,还未形成自己成熟的心理,因此文化熏陶可以对中学生起到非常积极的教育作用,能够使得中学生从心底向往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自觉抵制不良情绪。

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围

绕这 三个层面,在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融合的建设中,学校着力进行师生幸福工程——怡心工程、强心工程、暖心工程的建设。

三、应用心理学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1.扎实地开展应用心理方面的游戏教育活动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心理教育游戏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在中学生心理教育这一过程中,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游戏主要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在中学生活中度过,由于时间较长,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年龄等进行心理教育。

案例二:初中九年级的课堂上,由于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 还有来自父母的压力,许多父母还会给学生请家教,使得中学生大多身心疲惫,并且班里很多同学出现了焦虑情绪。班主任王老师针对这一现象开展了以减压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王老师讲解了升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了减压教育,给学生制定了自己的小目标,使得中学生能够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此外还组织学生做游戏,使学生得到了放松,更加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应用心理学的心理游戏方案的实施要注重长期性与阶段性。长期性要求教师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心理教育较为自然,学生容易接受,而不是心血来潮,用力过猛。长期性要求循序渐进,追求效果而不是效率,注重长期教育效率。阶段性要求教师的心理游戏教育要有规律,每次心理游戏之间要有关联,并且呈现出一种递进效果,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也符合心理学规律。

2.有爱心更要有信心,提高心理教育技能

本文倡导教师要用心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教师要用心,要关爱学生,善待学生,以学生健康成长为自己的责任之外,还要用心学习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做到为之负责,为之付出,还要做到有能力为之付出。因此教师与学校相关领导要重视心理教育技巧的学习。例如目前较好的心理教育技巧有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研发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能使学生 “三想三能”, 即 “想做能做到,想学能学进,想放能放下”,能使课堂 “高效运行”,塑造学生高效的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于是,学校与教师可积极学习并引进元认知技术,并结合实际进行运用,开辟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化道路。要实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以及教师要齐心协力,打造有责任感,有爱心还有过硬教育技术的心理教育队伍。

3.进一步丰富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目前初中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设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以保证课程的上课时间和质量。但是,一线教学中存在着方式化、德育化等问题,影响着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有效性。目前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初中的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表示认可,但是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不认可。因而,有必要增强初中指导、老师和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中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载体顺利开展。为了提升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必需创新课堂教学办法。中初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指导纲要清楚指出,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必需多样化。例如:

案例三:初中七年级的刘老师对学生的注意力问题非常重视,认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加强注意力集中训练能够使得班级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因此刘老师查阅了相关资料,制定了一套长达十一周的注意力训练游戏。这是一种基于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而设计的心理教育课程体系,虽然耗时较长, 但是学生们的注意力有了明显提高,最后刘老师的班级在学期末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

目前,初中的心理教学主要集中在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

和个人心理健康咨询方面。过于单一的学生心理教育方式将限制其开展的有效性初中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推行方式很难吸收中学生的乐趣。因而,有必要全面发掘初中的资源,促进学生心理教育的进步和提升,提升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关键的乐趣。

4.坚持不懈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而且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地方缺乏经验,缺乏相关支持,也缺乏重视与监督,因此就要求学校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运用教育技巧与策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首先要注重统筹兼顾,一方面要重视教育体制的建设,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使得学校拥有心理教育体系与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监督,使得教师重视心理教育,学生接受心理教育,正视心理教育。不能让心理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制定严格的心理教育规范,使得师生都定期参与学校规定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案例四:八年级的一位女学生由于长期压力过大,有轻微抑郁倾向,时常情绪低落伴有自残倾向。在八年级上学期的成长记录中老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心理安慰。这位女同学虽然暂时得到了安慰,有所缓解,但是后期出现了反复。但由于学校长期进行心理知识宣传教育,这位女同学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心理干预

治疗,还定期会有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最后,这位女同学顺利毕业,不仅实现了身心健康,还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这使得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应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改善心理问题,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云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科学咨询,2019,(39):72.

[2]欧路云.“期待效应”对初中英语错题整理的应用研究[J]. 教育界,2019,(12):51-52.

[3]章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5):34,36.

[4]黄琳芝.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176.

[5]李丽娟.基于解释风格理论的初中生心理教育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1):126-128.

(上接第 28 页)

小学是人启蒙的重要阶段,对各人的终生发展都尤为重要。不过, 很多小学生不懂得控制自

我接着说:"没关系的,做什么事一定要克服困难,越做越好才行, 大胆地表现自己,害怕是没有用的,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的!"接下来,小 C 便暗自在教学楼的角落独自练歌,在排练的时候,表现越来越好,在歌唱决赛的时候,我把他调到第一排中间的位置,他高昂着头,激情澎湃。找回了自信,更是学会了自信,小 C 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教育是一项细致而又漫长的灵魂工作,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更是强调学生德智体等全方面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决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给学生贴标签,更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加强内心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塑造学生。总之,凡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师之心做好教育工作,把教育当作事业,架起师生之间的精神对话桥梁,不要充当知识的搬运工,而要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知识之火,点燃善良之火,有效地分析学生的心理并及时提示心理问题,那样, 才不会重蹈覆辙林森浩的事件,教育也才变得更有底气,教育的和谐才能更好地根植国民的心中。

3.可持续发展的干预策略意

班级发展要重视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它在促进全班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团体心理咨询的重要功能。在给学生正确的行为指导和思维启发之后,他们可以自我接纳和自我赋予能力的权利,找

到合理的自我发展需求,并建立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例如,大多数学生没有明显的挫败感,并且他们承受挫败感的能力相对较弱,就会无法承受,产生逆反举动,将自己的过错统统归罪于其他人或者一些难以捉摸的运气和星宿等等,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形成挫折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结语

在团体辅导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于班级管理。面对课堂上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来解决。从实践活动出发,减除这些原则的共性和空洞性,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辅导小学生,可以达到较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尧.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建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12):99-102.

[2]杨文,肖艳丽.积极心理学与问题应对[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12):46.

[3]蒋韵.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心理学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87.

[4]朱婧.团体辅导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探讨[J]. 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11):155-156.

[5]张慧杰,宋星蓉,温文娟.六年级孤儿小学生乐观解释风格 现 状 与 团 体 干 预 [J].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2019,42(5):65-74.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reen·银幕内外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