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概念 , 优化教学方法 ----- 关于《粒子模型与符号 1-3 节复习课》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关注核心概念 , 优化教学方法 ----- 关于《粒子模型与符号 1-3 节复习课》案例分析

瞿娅娅

乐清市虹桥镇第一中学 ,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325600 【 案例背景 】

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在科学素养的构成中,对核心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占据了十分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核心概念是学生能理解并能在忘记其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包含了科学概念、原理、规律、理论、模型等。物理学家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无非是当一切所学的知识忘掉的时候,最后所剩下来的东西”。核心概念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反映了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因此抓好核心概念的教学是提高科学学科素养最根本的一环。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如何灵活的应用核心概念解决实际的问题?一节八下《粒子模型与符号》第1-3节复习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节课是基于核心概念学法优化的一节公开课,本文选取部分教学片段进行描述,思考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关注核心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案例描述

片段1:立足已知,自主建构概念图

5f869e7ce4be7_html_c110829ec8c4ab45.gif 在上课伊始,老师先让同学们翻阅书本,回顾1-3节的主要内容。紧接着老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主线为建构概念图。此时,学生还是很迷茫的,疑惑什么是概念图,怎么建构等等问题。老师没有较多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概念图,而是结合本节内容抛给学生一个任务,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会有自己的体验什么是概念图的建构。

给学生的任务是能否将下面的四个概念填写在1-1图中。学生能快速完成并进行汇报,老师进一步追问:请你讲讲这样填写的依据?显然关于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好。老师请了1位同学就能完整而准确的表述出: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原子带电可以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此时教师继续追问:你能描述一下原子是怎样带电构成离子的吗?

生: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反思:建构概念图的过程就是检验学生对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学生归纳的能力。教师不断追问的过程就是检验着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这一科学概念的内涵掌握程度,同时尽可能的暴露知识的漏洞。

教师继续给出具体的金属钠这种物质,请学生判断它是由什么微粒构成?

生:原子

师:除了它以外,还有哪些物质也是由相同方式构成的?

生: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

师:同理,氯原子是怎样变成氯气的。它的构成途径又是怎样的?

生:原子先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师:还有哪些物质也是由相同方式构成的?

生:氧气---氧分子 ;水-----水分子

师:翻开课本45页,钠原子给氯原子提供一个电子,这个过程描述的是什么?

生: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氯化钠。

师:所以氯化纳是由什么构成?

生:离子构成

反思:从具体知识形成抽象的概念图渗透了归纳的科学方法,而教师再现具体的事例,考验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应用水平,渗透了演绎的科学方法。从不同的侧面检测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片段2:暴露问题,自主建构反应模型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吸子来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并请进行描述。

生: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教师总结:通过模型可以清晰看出分子是由哪几种或哪几个原子构成

师:你能否将转变过程用模型展现?

5f869e7ce4be7_html_1f9ff59e18c9890b.jpg 1:

教师提出疑惑:中间过程有没有疑问,为什么多了一个氧原子?

5f869e7ce4be7_html_53850e78566e908a.jpg 2:

反思:摆模型的活动将原有知识以全新的形式展现,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建构化学反应模型充分暴露了学生对核心概念内涵的把握偏差,给了我们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的契机。

教师紧接着进一步深入,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刚建构的模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这句话的?

生:氧气具有助燃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重新组合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生的回答是很精练到位。)

师:以上都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虽然都是由碳和氧原子构成,分子改变了,化学性质也改变了。看看它们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氧气和一氧化碳的状态是什么?

生:气体

师:二氧化碳呢?

生:也是气态

教师顺势总结:因此,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离子保持。

反思:建构的反应模型除了暴露了学生的问题,同时给了我们很大挖掘概念外延的空间。如直观地反映各物质的微粒构成、反映了微粒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反映化学变化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建构模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科学原理的的内涵和外延。

5f869e7ce4be7_html_f092bd38639f0cc2.gif3: 关注科学史,体会原子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

师: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子还是可以再分的,很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展示原子内部结构概念图(1-2)

5f869e7ce4be7_html_9cd35af110233050.gif :我们对原子的认识是逐渐完善的过程,出示几位科学家的贡献,说说他们的贡献

生1: 提出原子概念,建立实心球模型

生2: 发现核外电子,建立了西瓜模型

生:……

反思:以科学史为契机,学生重新审视现阶段原子结构的来龙去脉,体会原子的结构模型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完善和修改的过程。当我们教学重视核心概念形成过程,那么将加强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渗透了学生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现今的科学理论的科学思想,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简介:瞿娅娅,女,汉族,籍贯:浙乐 生于:1985-06,职称: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