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 + 练习 ---- 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习惯 + 练习 ---- 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黄金星

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新华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的正确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强化计算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要充分解题的习惯培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有效的进行练习,从而给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

关键词: 计算能力 习惯 练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计算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21世纪是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时代,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进行: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升解题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叶圣陶先生曾经针对学习习惯发表了自己看法,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对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而言,学生应培养的计算习惯如下所示:

  1. 认真审題的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习题训练的过程中,在解题前缺乏对习题的审题步骤,总是看到题目就投入到计算环节,由于数学符号、数字、计算顺序、计算公式等内容的严谨性,所以经常会发生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确保学生细心区别不同题目的要求,关注重点字词,掌握有针对性的辅助手段,如做记号。然后再仔细分析题目的计算方法、运算技巧等因素。审题过程中,需要学生养成仔细、沉稳的态度,通过不断的训练将会让每个学生都养成审题习惯。

  1. 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笔误等方面的错误,需要加强对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字迹工整,各类数学符号书写规范。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因为是学生第—次接触笔算,所以笔者很重视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个位和十位之间有适度的间隔便于相同数位对齐;加减号的正确位置;横线用尺子画,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进位1和退位点的位置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就能减少学生由于书写不良而产生的差错。

  1. 打萆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口算能力特别自信,对于较复杂的计算题不打草稿直接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从低年段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草稿本,对于较复杂的计算题列竖式笔算。在通过草稿本列竖式的过程中也应该需要注意有清晰的思路和规范的计算步骤,教师需要让学生保存好自己的草稿本,然后定期进行草稿本的检查,对做的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彰,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4.认真验算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可以提升数学题的做题准确性。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发现,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由于时间紧,忽视了验算这一步骤,进而出现了很多的计算错误。而如果学生在平时有足够的时间验算,那么做题准确率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也说明了验算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回过头来进一步进行习题的验算,通过反复验算,发现不必要的错误,从而进一步提升解题质量。

二、形成有效的计算练习

策略对数学运算的联系而言,需要讲宂一定的策略,而不是单纯地为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的数学练习题。在进行数学习题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习题类型、内容、解题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为学生设置有规律的数据、灵活的题型、技巧性的解题方法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题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以当天的教学内容为参考,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口算题,让学生通过竞赛、抢答等方式进行解答,从而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习题的形式而言,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习题设计过程中,以曰常生活为基础,自己设计相关的数学题,培养学生通过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

  1. 基本练习要保质

保质、及时到位必须要保证每一位学生计算练习的数量和时间,课本上的习题一定要过关,同时选择一定的配套练习。关注练习的正确率,坚持全收全改。学完每个课时、每个知识块、每个单元、每一学段后都要及时的练习加以巩固,不留尾巴。

  1. 练习要连贯持续

一是有序地安排课时练习、阶段性练习、单元练习和期末练习。如学习9加几、8加几、7加几,6、5、4加几时分别落实及时的巩固练习,再综合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到学完20以内的退位减后再互相对比综合练习。二是在非计算的学习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部分运算性习题,包括口算、估算和笔算等,通过计算让学生不断提升做题能力,从而减少由于非计算形式的学习后造成的计算能力降低的现象发生。三是充分的利用早读和空余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可以是听算、口算开火车等。

  1. 练习突出重难点

练习目的多种多样,理解算理、巩固算法,区别混靖点,反复练易错题,拓展知识,题型变化......重滩点要明确。对形式具有很大类似性的题型而言,通过相似题型的对比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提升审题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对类似题型的分析选择适合的解题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计算错误。如二年级下册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之后安排的一个对比性题组:

9-2x4 35+26-17 68-19+12

(9-2)x4 35+(26-17) 68-(19+12)学生通过对以上习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各自的不同,根据习题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可以促进学生了解数学运算顺序,通过实际计算了解数学运算顺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计

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掌握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关心学生学习实况,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教学和家庭生活、情感沟通等因素的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升课堂兴趣和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